72年毛主席邀请斯诺,来我国养病,斯诺:我不愿意给中国添累赘

骐骥逸尘远 2025-01-20 15:29:01

我国的“好朋友”,即使他不是中国人,但他同样受毛主席的感染,革命精神的影响。他见证了我国的困苦,也深知百姓的磨难,他用实际行动支持着我国的解放和建设事业,而他更是我党的“老朋友”。

他是一名独具影响力的记者,身处革命时期的埃德加·斯诺。

1972年,斯诺病重。毛主席、周总理等人关心着他的身体健康,为了缓解他的身体疼痛,毛主席特意嘱咐要斯诺来中国治疗,斯诺非常感动,但他最后还是拒绝,并说:“我不希望给中国添一个累赘...”

如此,斯诺与毛主席等人有着怎样的联系?结局如何?

一、埃德加·斯诺

斯诺是一个美国人,但他的一生似乎都与我国紧紧联系在一起。设身处地的去了解我国,并将革命时期百姓的磨难牢牢的记在心上。

他通过自己的力量,帮助需要帮助的我国人民,甚至通过他的视角为我党的革命发声、宣传。

既然斯诺是一名记者,那他将自己看到的、意识到的用笔记录下来,随之而来是对革命时期的真实报道,如此他的影响力也将更甚。

说到斯诺与我党的联系,那我们就要从1936年说起了。

这一年斯诺去到了他心心念念的中央苏区,这一路上处处都是危险,但兴趣催动,斯诺还是深入了陕北腹地。可以说斯诺的到来尤为特殊,他不仅是外国人,还是首个到苏区实地采访的外国记者。

他的到来,我党欢迎不已。当时关于我党,外界的声音各异,而斯诺的到来,无疑会是那传播真实声音的人。

所以关于斯诺的工作,我党积极配合,就连我们的毛主席都曾亲自接见他,并表示十分愿意接受他的采访。对此,斯诺得到了我党的热情接待,而真心换真心,斯诺也便对我党有了一个不错的初印象。

只是令斯诺没想到的恐怕是毛主席竟然住在一个简陋的窑洞中,简简单单的陈设,有的不过是一张桌子,一把凳子,还有一张地图和一个土炕。

没有华丽的服装,谁能想到他竟是我党的领导人员。斯诺和毛主席见面后,让斯诺感受到的无非是“接地气”,慢慢相处下来,毛主席给他的感觉无疑还有舒适。

切入正题,毛主席和斯诺第一次见面聊了很多,当然这只是第一次,此后接连几天,他们的话可以说聊不尽。不论是红军情况,还是个人事宜想必都在他们的聊天范围内。

他们彼此付出真心,在久而久之的接触中,也便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

足足九十二天,斯诺采访了很多人,真切的了解了我党的情况,也为毛主席留下一张张经典的照片。他将自己所知所感写下,终将汇编成一部经典著作,影响一代又一代人。

1937年日军的踏足,让我国百姓民不聊生。当时身处北平治病的邓颖超势必需要离开战乱地区,可敌人的封锁严重,她想要达成目的怎会这么简单。

于是通过各方帮助,邓颖超找到了斯诺。要知道此事不简单,如若出现意外,斯诺恐怕也将陷入困境,但斯诺并没有犹豫,便答应了下来。

在他的安排下,邓颖超扮做他的家庭保姆,由此方法离开北平。

在这期间,日军的检查工作严密,在危急紧要关头,斯诺敢于挺身而出,帮助邓颖超化解一次又一次的危机,并还通过他的朋友,终是帮助邓颖超去到安全地带。

这时斯诺并不知道邓颖超的身份,更不知道她是周总理的妻子,但他还是敢于伸出援手,这份感情就足以令人动容。

二、生命的最后

不仅如此,日军的手段不用多说,我们清楚,斯诺同样也感同身受。这时他积极帮助我国爱国人士,在他的掩护下,一些爱国分子得以免受日军残害,甚至还有了一个较为安全的避难所,而这个避难所就是斯诺的居住地。

对此我国人民对于斯诺的信任极大增加,他们甚至将自己的财物交由斯诺保管。而斯诺不负众望,不仅帮助保管,还帮助了变卖,最后为抗日事业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1941年,受社会环境影响,斯诺不得不离开中国。但不论过去多久,他对我国的态度始终不变,甚至回到国内的他,由此遭到一定排挤,最后只得带着全家去到瑞士生活。

当然斯诺依旧心心念念着我国这片热土,而我国人民也同样记得他这个好外国人。

虽然他是黄头发,但斯诺却让我国老百姓真切的认识到和看到了红军部队。并知道了他们是一直真正的救国救民的队伍,可以说革命的胜利必有斯诺光彩的一笔。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斯诺的名字始终被毛主席、周总理等人记在心上。这一年斯诺再次来到中国,更看到了一个全新的新中国。

此后斯诺前前后后多次被毛主席盛情邀请,1970年更登上了天安门。这时他们已然步入晚年,身体大不如前,但那份信念似乎始终未变。

看着阅兵,斯诺的精神头好了不少,他满脸笑容,甚至还有说不出的感慨,我想他也在为新中国的建设发展感到高兴。只是谁能想到,这竟是斯诺最后一次来到中国。

1972年,斯诺在妻子洛伊斯的陪伴下,走到了生命的最后。

洛伊斯不仅是他的妻子,可以说也是他的粉丝,她始终支持着斯诺的想法,尽管生活多不如意,他们还是不会后悔自己的选择。

就如1960年,斯诺得以前往中国,他的妻子洛伊斯就帮了不小的忙,而在1970年天安门城楼上同样也有她的身影。

在得知斯诺患病后,毛主席、周总理等人不仅亲自问候,还专门给其安排了医疗组前往瑞士。做好一切准备工作,甚至还邀请他到中国治病,但斯诺还是婉拒了。

生命的最后,有妻子、儿女陪伴,斯诺可谓也为传奇的一生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三、世界著名记者

斯诺生于1905年,身处美国他也是家中最小的一个孩子。

家中有产业,他的父亲本开着一家小印刷厂,基础的生活能够满足,甚至可以说是小康生活,一定的安稳肯定没问题,他的父亲也便想着子承父业。

可是印刷似乎不是他的兴趣,斯诺还是大胆走出了一条截然不同,甚至充满未知的路。

但事实证明,随着斯诺一篇又一篇优秀的文章发表,他也便逐渐走进大众的视野,并成为一名优秀且是世界著名的记者。

结语

斯诺是我国的“老朋友”,他为我国做出的贡献同样必不可少。直到生命的最后,斯诺说出的“我爱中国”四字无不令人动容。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