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辽人不可信”到“辽人守辽土”,明末辽东的民心到底向着谁

闲说宇俊星 2023-09-21 07:23:22

水能载舟,亦可覆舟

苦难的辽东人民

明末的辽东,是明朝的边地。居住在这里平民和军户不单单要和严寒的气候,随时来抢劫的女真蒙古人斗争。还要应付辽东各地的官僚,军阀。自从李成梁主政辽东以来,虽然边地的外部环境有所好转。但是李成梁一系在辽东养寇自重,对内剥削非常严重。

为了打破辽东一潭死水的情况,万历皇帝出手了,但这次出手对内的伤害也极为严重,给辽东民心造成了不可挽回的破坏。

万历27年3月,万历派太监高淮“往辽东开矿征税”,高淮仅仅到辽一个月后,就迫不及待掠夺民财官吏,并且干预辽东政局。高淮带着2个任务,一个是帮皇帝敛财,一个是帮皇帝搅浑辽东的官场,把这个针插不进的铁桶打碎。

高淮出镇辽东

这两个任务客观来说高淮完成的还行,要不万历皇帝不会顶着群臣的谏言,用了他10年。但是高淮的手段和操守都太急功近利了。彻底毒化了辽东民生和官民关系。

高淮在辽十年,百姓苦诉高淮:

“追矿税,征房号,编牛车,拿大户,调夫匠,修牌坊,冒军粮,占军役,诈假官,用非刑,拷财物,奸妇女,等事,皆太府委官所行之事也。地方军民,有弃产投虏者,有甘受棍毙者,有断手刖足者,有投河自缢者。千万苦情,诉说不尽,只望汲汲救命。”

御史何尔健称高淮:

“罄南山之竹,不能尽书其脏;决东海之流,不能尽洗其秽。”

辽东民谣曰:

“辽人无脑,皆淮剜之;辽人无髓,皆淮吸之。”

辽东民生彻底走向恶化

后来李成梁第二次复出辽东,不仅不敢反对高淮,反而随波逐流,勾结高淮狼狈为奸。李成梁自己还在他世居的铁岭卫穷凶奢华,盖别墅花楼“台榭之胜,甲于一时”,一个小小的铁岭卫内竟然聚集了二千妓女。

辽人皆不可信

后金建国后,第一波攻击就是针对抚顺。抚顺守将李永芳就剃发当了汉奸。

“生于辽, 不如走于胡”已经成为当时辽人心中所识。1600年的辽东民众在清河即举众起义,联结建州“与鞑子相连几至几万”。辽沈以东,清河宽甸等处与女真接壤的地方,大量辽人逃入建州,而努尔哈赤也任由辽人开垦农田,仅收取很少的赋税,且不差不役。

辽人纷纷逃入建州女真辖区

在努尔哈赤起兵反明前,辽人人心已经心向努尔哈赤,有与努尔哈赤暗通款曲者,也有期待努尔哈赤攻取辽东解救辽人与水火者,更有为努尔哈赤出谋划策的辽人。

“奴酋擅东方富殖, 馅饵辽人, 而辽人久为所用故辽中举动,奴酋全知之。”

很多武将干脆和努尔哈赤暗通,在努尔哈赤起兵后直接当汉奸。

铁岭就是因为汉奸出卖被攻占,总兵马林战死。

沈阳因为汉奸,总兵贺世贤战死。这也是辽东丢的第一座10万人口的坚城,不久后辽阳陷落。

辽阳陷落场景更夸张,后金入城后城中居然有不少居民盛装迎接八旗军。

“民家多启扉张炬若有待, 妇女亦盛饰迎门”

看到这种现象,内调到辽东的明朝官员义愤填膺,痛斥这种卖国的行为。声称“辽人皆不可信”,当地的属官倒是对这种现象习以为常。

明末小冰期

小冰期,粮食减产

粮食减产,明代的辽东地区能耕种的区域主要在铁岭、沈阳、辽阳一线的平原地区。16、17世纪的气温相较于如今冷的多。能产出的粮食更少,所以这个时期明代边疆的突发事件和灾害很多,频发的灾害更加恶化了当地的民生。让辽地的诸多民族行为方式越来越极端。

国家走下坡路的一个表现是政府的组织力下降,农业、水利、防灾等设施需要大规模组织的人力去维护的。而国家在这个时候基层完全涣散,这些维护根本跟不上。官员都是捞完这一笔就开溜。

底层的农户军户大规模逃到建州女真处也是可以理解,当时不止有往女真跑的。还有很多往蒙古人那里跑的。

形势变化,辽人守辽土

在熊廷弼二次出山处理辽东乱局的时候。辽地的民情,民心又发生了变化。等到袁崇焕上台后提出了“守而后战”“凭坚城用大炮”“以辽人守辽土”。

因为这个时期,辽东情况发生了新的变化。万历46年和天启早期由于辽人奸细的配合确实让后金占了大便宜。

但是此时努尔哈赤政治上的短视差点闹的辽东汉人出现大规模的起义。

熊廷弼两次主持辽务,采取了经济封锁和断绝边境贸易的政策。尽管熊廷弼万历48年干了没多久就辞职下台。第二次上台要等明军把辽阳沈阳都丢了。但是疲辽的政策还是执行了一段时间。后金早期为了掠夺人口,收降了非常多的汉人。而且给的待遇不错连剃发都免了。

但当时气候不行农业普遍减产,久而久之后金发现自己养不了那么多人。

为了自己政权能生存,努尔哈赤这个时候换了一副嘴脸。对于辽地的农民地主也是不分青红皂白,横征暴敛。这时候民族矛盾压过了阶级矛盾。辽东汉人从“生于辽而走于胡”到了“必杀胡”的地步。

努尔哈赤改变政策,加大对辽东投靠过来汉民的压榨

努尔哈赤在"汗谕"中,命将未杀的"筑城纳赋"之"小人"(即劳动者),全部编隶汗、贝勒的拖克索(庄),每庄十三丁、七牛,耕地百晌,八十晌庄丁"自身食用",二十晌作"官赋"。编丁隶庄后,总兵官以下,备御以上,"每备御各赐一庄"。

这样一来,原来"计丁受田"的汉民,失去了"民户"的身份,又沦落为奴隶制农奴性质的"庄丁",被迫缴纳数倍于"计丁授田"的丁赋,这些措施严重地加深了辽民的苦难。很多人不久前就是逃难才到建州女真处混口饭吃。如今混饭混了个寂寞。

努尔哈赤令汉人与女真人合户,实际上是将满族旗人分置于汉人各户之中,满人奴役汉人,汉族男丁承担了全部重体力劳动,汉族妇女则成了他们的奴婢。

因为明军会考核人头首级,而女真的首级算第二等比较值钱。努尔哈赤为了防止汉民跑回去,强制推行了剃发。这样剃了发的汉民就算跑回去也会被明军当战利品杀了请赏。

袁崇焕敏锐发现了辽东的局势变化

这样里外不是人,横竖都是一死的场景,让民族矛盾+阶级矛盾愈演愈烈。

1623年满、汉之间的一系列冲突。许多汉人故意在食物和饮水中投毒,焚烧房舍,还杀死了一些后金的哨卒。

不少汉人携家带口又跑回了辽西,袁崇焕看到了辽地形式的变化。开始以辽人为主体,加强辽西的防御。

另外袁崇焕还在权利范围之内改造了关宁军,这支部队的壮大和发展。成为袁崇焕臂膀的祖大寿为例,就是世代在辽的大族,袁崇焕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辽人对朝廷的态度。

辽东皇太极

如果努尔哈赤再多干几年,肯定会走到众叛亲离的地步。后金就会像万历三大征中被干掉的播州杨应龙一样。就是一个昙花一现的地方叛乱。但是后金的第二代掌舵人皇太极是一个政治天赋极高的政治家。某种能程度上说皇太极改变了历史走向。

皇太极

他的水平远远超过了同时期的明朝皇帝和蒙古的大汗。扭转了明清之间的战略态势,最后在松锦大战中消灭了明军最后的战略机动力量为1644年清军入关完成了决定性的助攻。

皇太极即位后,战略方针做了改变。既然辽东这地方养不了那么多人。那就要向外去寻求增量,不要再内卷搞自己人了,就那么多地那么多粮食,上限就这样了。皇太极的政策就食于明,到明朝的腹地去抢。

所以他立即开始纠正努尔哈赤留下的一系列过激政策。在主政第四天就发布诏书,宣布对逃亡的汉人农奴“一概既往不咎”。

紧接着,又颁布了一系列诏令,宣布将一半以上的汉人农奴从女真贵族手中解放出来,成为和女真诸部一样的编户。

对于下层搞缓和,对于中上层搞统战。

皇太极大量启用原本长居辽东的汉人官员,甚至对叛逃明帝国、投奔后金的明帝国官员、将领也一概留用,而且是一律升一级使用。

投降明朝官员给了后金极大助力

对于汉官的招降和使用力度,皇太极更是远远强于其父努尔哈赤。不少明朝官员死心塌地的为皇太极所用。在受降的明朝官员中,以洪承畴官位最高。紧随其后的有总兵祖大寿,副将尚可喜、张存仁、孟乔芳、沈志祥、祖可法,参将孔有德、耿仲明、马光远等。

经济和政治层面稳定后,集中全力恢复农业生产。

皇太极面对明帝国对外皇太极思路也很对路,亲征蒙古打败了林丹汗。把自己变成了蒙古和女真的共主。这会儿明朝也是到了大霉碰到这么一个对手。为了就食于明,开始在崇祯年间频繁的扣关入侵北直隶和山东地区。每次都是大掠而还,不仅破坏了明朝北方的生产还获得了大量物资和人口。

崇祯年间的河北和山东倒了大霉,经常被八旗入寇掠夺

面对明朝的经济封锁,利用山西、蒙古、朝鲜甚至皮岛等一系列走私管道,继续获得粮食,火器等重要物资。

这个时候建州女真已经从边患变成了明朝的心腹大患,面对明朝内部和外部都要命的问题,末代皇帝崇祯从个人能力和他后来的临场表现看是没能力处理明末的危局。

辽东的局势和国内的局势继续断崖式恶化。

从关宁军到汉八旗

崇祯二年(1629年)十二月初二日,北京。寒风呼啸,异常冰冷。这时候皇太极的八旗军把北京团团围住。北京城中的居民还在惶惶不安中,上次北京被围还要追溯到嘉靖年间。

大内太监车天翔,在广渠门明军大营中,宣读了蓟辽督师袁崇焕的“罪状”:

“袁崇焕付托不效,专恃欺隐,以市米则资盗,以谋款则斩帅,纵敌长驱,顿兵不战,援兵四集,尽行遣散,及兵薄城下,又潜携喇嘛,坚请入城,种种罪恶。命刑部会官磔示,依律家属十六以上处斩,十五岁以下给功臣家为奴。今止流其妻妾,子女及同产兄弟于二千里外,余俱释不问。”

就这样,辽东督师关宁军的领导人袁崇焕因为“付托不效,专恃欺隐”被崇祯皇帝下狱了。这会北京城外还有几万八旗军,各路的勤王部队还在赶来的路上。首都严峻的形势还没有得到缓解,就把边军主帅抓了。上次这么干的人是安史之乱时的唐玄宗。高仙芝、封常清从陕州退到潼关后马上被玄宗阵前赐死。

消息一出,关宁军将士大哗,随即关宁将卒一万五千人,在祖大寿的带领下,当夜拔营北归。

辽人其实一直和朝廷有心结,辽地的高级将领也没有那么的“忠君爱国”。袁崇焕这人毛病不少,但是难得能服众管制辽地驻军的朝廷官员。明朝其他的内调军队早就在前几年在辽东被后金打光了,比如沈阳一战就把川兵和浙兵2支劲旅报销了。

崇祯阵前抓主帅这事还是草率了。这支部队是此刻明军不得不倚靠的军事力量。袁崇焕死后朝廷要控制这支仅存有战斗力的关外部队就更难了。

松锦大战,明军最后精锐报销

不久后袁崇焕手书把关宁军又招了回来,朝廷和关外这支军队的关系自此之后更加拧巴。

此后的十几年明朝一次次输血关外,无奈皇太极放血的速度更快。关宁军在在一次次的战斗中坚守,溃败,投降。辽东在崇祯末年仅仅占有山海关一地。

十几年后关宁军整体降清,作为一支汉奸部队,从东北打到西南边陲,为满清确立对全国统治建立了特殊的功勋。原统帅,大汉奸吴三桂也因此受到了清廷的器重,最后南明王朝最后永历帝也被抓获并被吴三桂亲手勒死。吴三桂晋爵亲王。关宁军最终已经完全听命于跟自己血战了数十年的敌人,成为满清征讨南明的帮凶。

辽地的百姓和军人不是一开始要投敌的。辽东的局势当初就算按照熊廷弼那种狂修堡垒的烧钱路子走,也不至于最后搞成这个样子。

明末政治的糜烂和政策的摇摆让边地的百姓和军人一次次失望,除了一开始就投降的李永芳这种钉在耻辱柱上汉奸。大部分人是被迫走向这个王朝的对立面的。还是唐太宗那句话说的明白。

水能载舟,亦可覆舟

0 阅读:165
评论列表
  • 2023-09-21 09:01

    太能洗了!大清英雄袁嘟嘟被大明崇祯杀的冤枉似的?

    堕落天使 回复:
    你查一下袁嘟嘟的后人在清朝什么待遇,再查一下同时期的岳武穆后人岳钟麒什么待遇。岳武穆在大清可是武圣!另外南明平反袁嘟嘟十大罪之时只平反了袁嘟嘟的谋逆之罪!
    堕落天使 回复:
    你我信息来源不同!我说的你没看过可能不信 !上次有个袁吹让我把我找到的资料发给他!我发给他说不信又把帖子剔了,让我好不容易找到的十多本资料全费了![笑着哭]有几本很冷门,我都是在某位收藏家那里看到的!想找回都记不住那些名字!
  • 2023-09-21 12:46

    别提被关宁军卖掉的川军兵浙,他们才是真的不值。关宁军?不满朝廷,有胆就造反打朝廷,通敌卖友军算什么?川军浙军又不是去镇压他们的!关宁军上下没好人,活该跟着吴三桂一起背着臭名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