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最好的古城古镇,我上高中时“享受”过了。 那会儿没多少游客来,城里住着的都是本地人。 二十几前的丽江古城,是一座纳西族人的城,现在则是游客的城。 我上学那会儿,古城没啥下水道设施,生活污水都是直接流到河里去的,但因为住古城里的人不多而河水极大,河流自净能力很强。 那时古城里没什么垃圾桶也没啥清洁工,但路面特别干净。到了晚上,部分河道的河水漫上青石板路,把路面上的垃圾带走,次日一早,路面又变得干干净净。 丽江的天气,其实也没必要装空调。但游客来了以后,有些人不耐热或不耐冷,古城的客栈也得向金钱妥协,于是,古城里的空调外机也安装起来了,弄成下图模样…… 一方面是为了体现古朴风情(其实不伦不类),另一方面是以防外机脱落,造成游人受伤。 二十几年间,丽江新城扩大了好几倍,本地居民几乎都搬出了古城。 二十几年前,我走进古城里,随便一家店都在卖真正富有丽江特色的东西或小吃,有些纳西老奶奶做的“鸡豆凉粉”,味道非常地道。 现在,满古城都在卖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批发来的工艺品,甚至还有本地人都不知道到底是啥的“丽江特产”。 十年前我逛古城时,还能看到些穿着纳西族服装的老奶奶晒着太阳做针线或是去四方街“打跳”。现在,连她们也都不见了。 古城和新城,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古城里“卧虎藏龙”,大多是外地老板雇佣本地员工服务外地游客。 新城里住的,则以本地人居多,但大家都住进了商品房里,鸡犬相闻、守望相助的邻里氛围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现代化社区。 住在新城里的人们,穿纳西服的人越来越少,说纳西话的人也在减少……这确实不再是我熟悉的丽江了。 每年回去,看着熟悉又变得拥挤的古城,我常在想:这世界上能量最大的,不是自然灾害,而是金钱,它能摧枯拉朽、改变一切。 不过,还是要感谢旅游业给丽江带来的繁荣,它养活了很多家乡人,让他们免于贫困潦倒。若不是发的旅游财,估计那些传统文化溃散更快。 传统本就很难守卫,只有那轮月亮从古照到今,从不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