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先生的确是冤枉了孔老夫子。关于子路之死,真的是与孔子的教导有关、是上了“仲尼先生的当”吗?鲁迅写道:“子路先生确是勇士,但他因为‘吾闻君子死冠不免’,于是‘结缨而死’,则我总觉得有点迂。掉了一顶帽子,有何妨呢,却看得这么郑重,实在是上了仲尼先生的当了”。鲁迅还认为:子路先生倘若不信他(指孔子)的胡说,披头散发的战起来,也许不至于死的罢,但这种散发的战法,也就是属于我所谓“壕堑战”的。 鲁迅对子路“结缨而死”的前后情况有所误解。《仲尼弟子列传》载:“於是子路欲燔台,蒉聩惧,乃下石乞、壶黡攻子路,击断子路之缨。子路曰:‘君子死而冠不免。’遂结缨而死”。先是石乞、壶黡两面进攻子路,战到后来才击断子路之缨,临死前子路说“君子死而冠不免”,最后才有子路的“结缨而死”。这些都说明子路在受伤很重的情况下,已经知道自己要死了,其所做的最后的动作是“结缨而死”。鲁迅的理解是,子路只顾着整理头发乱的头发,忙着照看掉了带着帽子,才给对手以可乘之机,这样才送了命。这其实是把“结缨而死”之结果当成了过程,并认为是上了“仲尼先生的当”,信了孔子的胡说。孔老夫子实实在在是躺着中枪。 子路只身赴死的大勇精神,令人钦佩。身入卫国之乱,其实只是子路一个人在战斗,他没有同伴、没有战友、没有援军,子路最后的结局是可想而知的。不管子路是披头散发也好,还是边战边结缨也好,子路都是形成不了“壕堑战”的。因为子路不是大侠,他很难全身而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