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老爷子曾经说过,那些经典剧目,来来回回就俩套路,革命不顺的时候,主角们咬牙坚

春枫看社会趣事 2024-10-27 14:18:49

巴金老爷子曾经说过,那些经典剧目,来来回回就俩套路,革命不顺的时候,主角们咬牙坚持,最后挂了;革命顺利的时候,主角们英勇奋斗,最后赢了。主角们的感情也挺单一的,对领导和革命爱得深沉,对普通百姓有着浓厚的情感,对敌人那是恨得牙痒痒。人物设定也就那么几种,要么是完美的英雄,要么是觉悟不高后来觉醒的老百姓,要么是队伍里的叛徒,要么是坏透了的敌人。 于魁智大哥却不这么看,他说,功是功过是过,本来以为样板戏是京剧改革的起点,没想到它就成了巅峰。1965年的春天,《红灯记》在上海火了,媒体也跟着夸,说这戏让人热血沸腾,都说好戏。袁雪芬老师也发文点赞,说这戏给大家立了个标杆。 后来,1971年《海港》进京演出,旗手也去看戏了,还记笔记,每场完都带头鼓掌。张春桥同志也特别关注旗手的反应,安排人记录旗手看戏时候的一举一动。看完戏,旗手还接见了剧组,说戏改得好,看得她都哭了。她还挑了点毛病,说演员台词说得不清楚,建议演员们把《国际歌》贯穿全剧,增加国际主义氛围。 再说戏里的家庭结构,除了《磐石湾》里有个完整的家庭,别的戏里家庭都不完整。《红灯记》里的家庭是没有血缘关系的祖孙三代;《杜鹃山》里女主的丈夫一出场就牺牲了;《沙家浜》里的阿庆嫂老公在上海跑生意;《智取威虎山》里老常媳妇早没了。主要英雄人物,像杨子荣、李玉和、郭建光,都是单身汉。所以样板戏里家庭的概念基本没了。 仔细琢磨,这些家庭不完整的原因,要么是因为家人在斗争中牺牲,要么就是因为戏里没交代清楚。英雄们出场时,导演喜欢用两极镜头,一下子就让人觉得他们是光辉的英雄。他们肩负着救国救民的任务,传统观念里的“舍小家为大家”在这儿体现得淋漓尽致。 再说音乐方面,样板戏保留了传统京剧乐队的核心,但也加了一些西洋乐器。这样不仅保留了京剧的特点,还增加了新的元素。为了突出英雄形象,样板戏在关键时刻设计了成套唱腔,有的还配上了舞蹈,效果挺好。为了让观众更容易理解,样板戏在念白上下了功夫,用普通话,去掉了尖音、假音,听着更自然。 内容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果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0 阅读: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