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王cuo铁足铜鼎(复制品)】
高51.5厘米、腹径65.8厘米、口径42厘米。
是中山王cuo墓出土九鼎中的首鼎。
鼎为铜身铁足,外壁刻有铭文77行469字,是目前发现的铭文最长的战国青铜器。
鼎为子口内敛,上有云形钮圆顶盖,两侧有一对附耳,腹部稍鼓,中部有凸弦纹一道,平底下为蹄形铁足。
鼎壁与盖部云钮以下、足部以上,刻铭文77行,每行6字(盖上2字,腹部凸弦纹以上3字,以下1字),唯末行1字,共469字的。
内容记述了该鼎为王十四年所制,斥责燕王哙让位相邦子之,遭致国破身亡,颂扬自己的相邦司马赒(zhou),辅佐少君谦恭忠信,以及率师征燕,夺城数十座,扩大疆土数百里的功绩。
告诫嗣子汲取吴国吞并越国、越国覆灭吴国的教训,要警惕周围敌国等。
此鼎铭文在战国金文中最长,在所有金文中仅次于毛公鼎;内容记述了中山乘燕国内乱,伐燕夺取疆土之事,可补史籍之不足;铭文构字秀丽,刀法娴熟。
此器铜体铁足的铸造技法在国内十分罕见。
中山国(公元前414年—前296年),姬姓(一说子姓)[1],建立者为中山文公,是由白狄所建立的国家,因城(中山城)中有山而得名中山国。国土嵌在燕赵之间。经历了戎狄、鲜虞和中山三个发展阶段,曾长期与晋国等中原国家交战,一度被视为中原国家的心腹大患,经历了邢侯搏戎、晋侯抗鲜虞的事件。后来,魏国魏文侯派大将乐羊、吴起统帅军队,经过三年苦战,在公元前407年占领了中山国。后来中山桓公复国,国力鼎盛,有战车九千乘。公元前296年,为赵国所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