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呗[bai4] 呗,bai,第四声,为梵语pāthaka(呗匿)音译之略。印度

巧兰与世界 2024-10-28 11:14:32

梵呗[bai4] 呗,bai,第四声,为梵语pāthaka(呗匿)音译之略。印度谓以短偈形式赞唱宗教颂歌,后泛指赞颂佛经或诵经声。传入中国后,含义范围有改变,在印度,呗既指咏经,也指歌赞,中国专指歌赞。 慧皎《高僧传》:天竺方俗,凡是歌咏法言,皆称为呗。至于此土,咏经则称为转读,歌赞则号为梵呗。因其来自印度,故称梵呗(古印度用梵文梵语)。 转读和梵呗的区别,大概前者指念经的讽诵调,比较单调;后者指歌赞的唱腔,旋律性强。 印度的音乐从乐器以及旋律节调方面都与中国不同,印度文字是多音,中国文字是单音,这就是说,在佛教内用印度乐谱歌唱汉文歌辞,是不调和的。而佛教逐渐流行之后,必然要求创造一种适当的乐谱来歌唱佛曲,梵呗便应运而生。 相传魏武帝第三子陈思王曹植是中国佛教最早的梵呗创始者。他当年在鱼山(今山东省东阿县西北八里)游历时,闻流水之音而有感,于是根据汉康孟详所译《瑞应本起经》,写成《太子颂》、《啖颂》的梵呗。后世称之为鱼山梵呗,现在这两部梵呗都不传,从其名称来看,《太子颂》是叙述释迦降生后的故事,《啖颂》是叙述啖子菩萨的故事。曹植的这种梵呗被东吴支谦和康僧会继承下来,据说支谦传承“梵呗三契”,康僧会创作了“泥洹梵呗”。 自陈思王曹植始创梵呗,支谦、康僧会、觅历、帛法桥、支昙钥、昙迁、僧辩、慧忍、萧子良、梁武帝等僧俗名家陆续发展和提倡梵呗,开始尝试进一步用中国民间乐曲另创新声改编佛曲,使古印度的声明音乐逐步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中国梵呗从此走上了繁荣、发展的道路,兴盛至今。古之“佛曲”、今之“佛教音乐”均由梵呗发展而来。故历史上尊称曹植为中国佛教音乐创始人——梵呗始祖。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