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韬奋(1895年11月5日—1944年7月24日),男,汉族,本名恩润,乳名荫书,曾用名李晋卿,出生于福建永安,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近代中国记者、出版家。
1922年在黄炎培等创办的中华职业教育社任编辑部主任,开始从事教育和编辑工作。1926年接任《生活周刊》主编,以犀利之笔,力主正义舆论,抨击黑暗势力。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邹韬奋在上海全身心投入抗日救亡运动。
1935年12月,他与沈钧儒、厉麟似等人组织成立了上海文化界救国会。
1936年11月,国民党为了扑灭国内的抗日烈火,逮捕了正在领导抗日救亡运动的救国会领导人沈钧儒、邹韬奋等七人,酿成七君子事件,遭到全国人民,包括宋庆龄、何香凝等社会名流的强烈反对。
邹韬奋出狱后辗转重庆、汉口、中国香港继续开展爱国救亡工作。
1943年因患耳癌秘密返沪就医。
1944年7月24日不幸逝世于上海医院,终年48岁。
韬奋先生20余年为救国运动、为民主政治、为文化事业,奋斗不息,虽坐监流亡,决不屈于强暴,决不改变主张,直至最后一息,犹殷殷以祖国人民为念,其精神将长在人间,其著作将永垂不朽。(中共中央1944年9月28日唁电)
全国解放前夕中共中央做出的关于三联书店的指示时,便高度评价了邹韬奋的工作,并肯定说:“三联书店与新华书店一样是党领导之下的书店。”
要好好学习邹韬奋办《生活》的作风,通俗易懂,精辟动人,讲人民大众想讲的,这就是方针。“邹韬奋同志经历的道路是中国知识分子走向进步、走向革命的道路。”(时任中共中央代表和南方局书记、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周恩来评)
热爱人民,真诚地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就是邹韬奋先生的精神,这就是他之所以感动人的地方。”[7](中共领袖毛泽东1944年11月15日题词)
忧时从不后人,办文化机关,组救国团体,力争民主,痛掊独裁,哪怕冤狱摧残,宵小枉徒劳,更显先生正气;历史终须前进,开国事会议,建联合政权,准备反攻,驱除日寇,正待吾曹努力,哲人今竟逝,倍令后死神伤。(周恩来和夫人邓颖超挽邹韬奋联)
爱国志士,民主先锋。(时任八路军总司令朱德挽邹韬奋联)
1956年上海市政府出资修复邹韬奋的故居,并在隔壁建立了韬奋纪念馆。
2009年邹韬奋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致敬邹韬奋先生!缅怀邹韬奋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