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拥有美国战俘最多的是中国,美国军人对做中国军队的战俘一直向往有加,如果做战俘也有选择,他们一定会选择做中国战俘营,美军上将李奇微的回忆录就称赞志愿军是文明的敌人,美国在世界各地作战,常有士兵被俘。 为了提高军人抗俘能力,美军特别设置了“被俘生存训练",训练科目五花八门,内容都是美军对付别国被俘人员的方法。 美国军队设计了一系列严酷的训练。包括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下生存,如头上被罩满发臭的鸡蛋的麻袋,或者在充满腐烂动物尸体气味的水沟中“洗澡”。 此外,美国飞行员在执行任务时携带多种语言书写的绸布和当地货币。 中国在朝鲜战争期间对战俘的管理则是截然不同的方式。 中国人民志愿军对联合国军战俘实行了严格的人道主义管理,遵守国际法规定。 在志愿军战俘营中,战俘每天的食物配给超过875克,包括鸡蛋和鱼肉,这一标准甚至高于志愿军自身的普通干部和战士。 许多战俘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平等和尊重。 在越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中,美军战俘的遭遇也是外界关注的焦点。 美国军方认为战俘在极端压力下的认罪是“非自主行为”,不应受到指责。 在195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与代表“联合国军”的美国代表首次就停战事宜进行谈判,战俘遣返,仍旧是谈判桌上的难题。 《日内瓦条约》明文规定,战争结束后,应遣返所有战俘。 然而,美国作为条约的签署国之一,却企图留下部分战俘。 在战俘遣返问题上,最为核心的争议在于遣返原则的选择,即是采取“全部遣返”还是“自愿遣返”。 在美方强烈推动下,战俘营中通过“洗脑”、威胁和利诱等手段,让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往台湾加入蒋介石。 面对这种情况,中国方面坚持原则,同时灵活寻求解决方案。 最终,在多轮谈判后,中方同意对359名不愿返回原属国的联合国战俘进行“自愿遣返”处理。 而在美国内部对中国的抹黑和政治压力之下,依然有21名美军战俘选择留在中国。 美国方面,对于选择留在中国的美军战俘,普遍的观点是他们已经被“洗脑”。 克拉伦斯·亚当斯,一名非裔美国战俘,因难以忍受美国长期的种族歧视和警察暴力,而选择留在中国。 另一方面,美军战俘阿列·佩特在信中提到,他选择留在中国是因为他认为在美国不可能为和平而战。 同样,亚伦·威尔逊这名曾在南方小村庄长大的士兵,对所谓的“美国梦”感到失望。 一名名叫温纳瑞斯的美军士兵被捕。 刚被送往战俘营时,温纳瑞斯极其恐慌。 战俘们不仅没有被迫劳动,而且还得到了妥善的对待。 所有贵重物品如金表等,均由营地管理人员登记保管,并在战俘遣返回国时归还。 对于犯错的战俘,管理人员不采取打骂,而是通过教育和沟通来处理问题。 每人每天被提供875克白面和大米,此外,他们每天还可以获得50克的食油、肉、鱼、鸡蛋和25克的白糖。 温纳瑞斯在战俘营的生活持续了近三年时间。 一位荷兰战俘不会写信,经常因此而哭泣。 一位精通荷兰语的志愿军军官成了他的老师,教了他半年,他不仅学会了写信,还能独立写作。 战争结束后,温纳瑞斯在选择是否返回美国时,尽管美方提出高薪职位和个人福利,但温纳瑞斯坚定地选择留在中国。 战俘们在中国的经历与他们之前的想象大相径庭。 他们在战俘营中接受的待遇,与国际公约相符。 在1953年冬,当被遣返到中国的美军战俘在板门店附近的军营与旧战友重逢时,他们高唱《国际歌》。 这些战俘首先被安置在山西太原,那里他们接受了为期一年的教育。 他们还学习了相关的政策法规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 学习结束后,他们被送往北京的中国红十字会,并得到了几种选择:继续上大学、到工厂工作、前往农场或者选择休息。 每个人的选择都标志着他们生活的新方向。 尽管有些战俘决定返回美国,但美国政府并不轻易原谅这些曾经叛逃的军人。 奥索·贝尔,在中国生活了一年半之后,他在1957年决定返回美国,回国后立即被逮捕并监禁了三个月,虽然最终无罪释放,最终死于酗酒。 塞缪尔·大卫·霍金斯和斯科特·伦纳德·拉什等人回国后他们被冠以“告密者”的标签。 与此同时,一些战俘选择留在了中国,比如威廉·怀特。他不仅学会了中文,还在北京获得了法学学位,并与一位中国女子结婚,后来带着家人回到了美国。 非裔美国人克拉伦斯·亚当斯,他选择在武汉大学继续深造,并在那里遇到了他的中国妻子。 尽管他最终因思乡而返回美国,但他在孟菲斯成功开办了一家美式中国菜饭店。 霍华德·亚当斯在山西学习后被安排在济南的造纸厂工作,他的薪水甚至高于当时的毛主席。 他后来在中国结婚生子,并最终在中国人民大学进修。并在山东医科大学任教,直到2000年退休。 即便在2003年“非典”流行期间,他也选择留在中国。 参考文献[1]朝鲜战场上美军战俘捕蝇趣事[J].财会月刊,2010(7):I0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