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亲不认出自哪里? 成语六亲不认,有褒有贬,大多数时候是一个贬义词,用来表示绝情

乌独山涛听声 2024-10-28 22:20:40

六亲不认出自哪里? 成语六亲不认,有褒有贬,大多数时候是一个贬义词,用来表示绝情、冷血,形容一个人很冷漠无情,不重天伦,不通人情,对自己的亲属、亲戚都不讲情面。 可要说六亲出自何处,恐怕少人知晓。 历史上“六亲”有特定的内容,根据《汉书·贾谊传》颜师古注引,将六亲定义为父、母、兄、弟、妻、子。这六亲在血缘和婚姻关系中是最为亲近的。时至今日,“六亲”一词已经泛指亲属,不再局限于特定的六种关系。 那么六亲最早出自何处呢? 史书最早出现的是“六亲不和”。《老子》第十八章:“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意指当六亲关系出现不和时,人们才会特别提倡孝顺和慈爱。‌《史记·管晏列传》中则提到“上服度则六亲固”,意思是如果君主遵守法度,那么亲属关系就会稳固‌。 而“六亲不认”文字出现在1936年出版的张天翼·《万仞约》“那名堂一立,就六亲不认了。”“六亲不认”广为人知并流传则归功于1958年出版的冯德英《苦菜花》。《苦菜花》第三章:“我丢了差事去找他,他不仅不帮忙,反倒六亲不认了。” 在现代汉语中,“六亲不认”这个成语不仅作为书面语在文学作品中经常出现,也作为口语被被广泛应用,常用来形容一个人不通人情世故,对任何亲属都不顾及,有时也指对谁也不讲情面,反映了人际关系中的冷漠和无情‌。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