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出土铜觚上,有世界最早的平纹绉丝织物

坚持走路 2024-10-29 02:46:51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和织造丝绸的国家。 殷商时期纺织技术有多发达? 《帝已世纪》中曾有对殷纣王“多发美女,以充倾宫之室,妇女衣绫纨者三百余人”的记载。这么多美女都穿着绫纨织物,这说明当时蚕丝纺织技术已经相当成熟。 1973年,河北藁城台西村商代遗址(P11-15,遗址沙盘)的发掘中,第三十八号墓出土的铜觚(P1-7)为上面的这段描述提供了实物证据。 这座墓是一座很小的奴隶主殉葬墓,但觚上所粘附的丝织品竟如此繁多,可以想见当时的纺织水平。 这个铜觚上的纺织品,有平纹的“纨”、平纹的纱类、平纹绉丝的縠、绞纱类的纱罗等。 粘在铜觚上的几处丝织品痕迹,大体可辨认出五种规格的丝织品残片—— [一R] 序号1―2的丝织物是平纹的“纨”,它和过去安阳殷墟出土的基本接近; [二R] 序号3的丝织物,经纬丝径比较纤细,经纬密度稀疏,应属于平纹纱类织物; [三R] 序号4丝织物似绞纱组织,属纱罗一类织物; [四R] 5号丝织物属于平纹绉丝织物的“縠”,这是我国目前所见出土年代最早的一块“縠”的实物。 生产绉丝的工艺比较复杂,商代人已经能从事这种织物的生产,可见我国古代蚕桑技术之先进。 台西遗址多件青铜器上残留有纺织品缠裹痕迹,在其中发现的迄今所见最早的平纹绉丝织物标本——毂(hú),证明早在公元前14世纪,台西先民就已熟练掌握了纺织绉丝的技术,这是世界纺织技术史上一项伟大的创造。 欲使平纹起绉,必须按一定方向强拈经纱和纬纱,并在织物纱线间保留一定空隙,经煮练后,因组织应力之故,使加拈的经纱、纬纱退拈,从而引起收缩弯曲,在织物表面呈现绉纹。 这种丝织品的捻度达到每米千拈,人们推测它很可能是利用了机械加工,例如纺车加拈技术。 在第十号探方出土的麻布(P8),也有必要重点提下。因为它是世界上最早的脱胶麻纺织品。 这块麻布属于平纹组织,原料是大麻纤维,残留胶质较少。麻必须脱胶加拈后合股,麻的脱胶是能否获得高质量纱的关键,说明早在商代,我们的先人已经具有一定的韧皮纤维脱胶技术。 大麻脱胶方法可以从《诗经·陈风》“东门之池,可以沤麻”得到印证,台西出土的麻布,经纱是两根纱合股加拈而成,纱线加拈均匀,为S拈向。 专家据此推断,纺纱的人是用左手转动转盘,右手加添麻纤维进行匀拈的。合股加拈也是这样进行。这种手工纺麻方法世代相传,一直到了近代。

0 阅读:1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