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一男子竟然因为写了一首歌被判处死刑,好在最终有高人将他保下,关了十年监狱后放出,出狱后男子发现,曾经的爱人已为他人所爱,母亲也已满头白发,更不幸的是,他唯一的妹妹也因癌症离世。 1947年,在南京一个普通家庭中,任毅呱呱坠地。从小,他就对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 "爸,我以后要当音乐家!"小任毅兴奋地说。 父亲摸摸他的头,笑道:"好啊,只要你努力,一定能成功的。" 然而,命运总是喜欢开玩笑。1969年,22岁的任毅响应号召,成为了一名知青,被分配到了偏远的农村。离开家的那天,母亲拉着他的手,泪眼婆娑:"毅子,要照顾好自己啊。" 任毅强忍泪水,点点头:"妈,您放心,我会好好干的。" 下乡的生活艰苦而单调。白天,任毅和其他知青一起在田间劳作;晚上,他们聚在一起,用音乐抚慰思乡之情。 任毅的吉他成了大家的精神寄托,每当他弹起熟悉的旋律,知青们就会围坐在他身边,跟着哼唱。 一天晚上,任毅听到了高世隆的《塔里木—我的第二故乡》,这首歌深深打动了他。他突然萌生了一个想法:何不创作一首属于知青自己的歌呢? 于是,他开始了创作。夜深人静时,任毅坐在油灯下,一遍遍修改着歌词,调整着旋律。终于,《知青之歌》诞生了。 "故乡啊,我日夜思念的地方..."当任毅第一次在知青聚会上唱起这首歌时,所有人都沉默了。歌声中包含的对家乡的思念,对未来的憧憬,深深打动了每一个人的心。 很快,《知青之歌》在知青群体中广为流传。任毅看着大家唱他的歌时脸上洋溢的笑容,心里充满了成就感。然而,他也隐隐感到不安,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他将歌曲署名为"南京市五中集体创作"。 但是,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任何"不合时宜"的声音都可能招致灾祸。1970年的一天,正在劳作的任毅突然被几个人带走了。 "你因为创作反动歌曲《知青之歌》,涉嫌现行反革命罪。"审讯室里,冰冷的声音宣布道。 任毅惊呆了:"这...这怎么可能?我只是想表达对家乡的思念啊!" 然而,他的解释并没有被采纳。更让他绝望的是,与他同案的其他24名知青也被牵连其中,全部被判处死刑。 在生死一线之际,一个意想不到的人拯救了任毅——许世友将军。这位将军听说了任毅的案子,认为判决过重,亲自过问此事,最终将任毅的刑期改为10年监禁。 铁窗生涯是漫长而痛苦的。任毅失去了最宝贵的青春年华,也失去了至亲——母亲、爱人和妹妹相继离世,他却无法送她们最后一程。每个夜晚,任毅都会轻轻哼唱《知青之歌》,仿佛这是他唯一能抓住的希望。 1979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全国,为冤假错案平反的浪潮也随之而来。任毅终于重获自由,比原定刑期提前一年获释。 走出监狱的那一刻,任毅泪流满面。阳光是那么明媚,却也刺痛了他的眼睛。他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乡,却发现一切都已物是人非。 经历了这么多,任毅并没有放弃音乐。他选择成为一名普通的音乐教师,将自己的余生奉献给音乐教育事业。在课堂上,他常常会讲述自己的经历,告诉学生们要珍惜当下,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年代。 信息来源(南京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