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还区别对待?黑龙江佳木斯,女子带母亲到某肿瘤医院就医治疗,却遭到医生以“商保负担大”拒治患者,直接耽误患者十多天救治时间,无奈之下,女子只好将事情曝光讨回公道,医院表示:个人行为,当地卫健委已介入 佳木斯,深秋的风带着一丝寒意,袁女士却觉得心里比这天气还要冷,妈妈得了乳腺癌,本来应该是家人一起面对困难的时候,结果却被医院冷冷地挡在了门外。 若要究其原因?归根结底,他们家买的商业保险成了“原罪”。 三个月前,袁女士的妈妈在哈尔滨的医院查出患有乳腺癌,已经开始接受化疗治疗,哈尔滨到佳木斯挺远的,妈妈本来身体就不好,来回跑让她更累了。 根据医生的建议,是可以回当地医院继续做靶向治疗,但袁女士带着妈妈先后去了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佳木斯市肿瘤医院,心里还抱着一丝希望,可得到的却是接二连三的拒绝。 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医生表示,病人需要的靶向药物是“双渠道药”,医院没有库存,需要患者自己花钱购买,每次费用大概要一万多元。 袁女士没办法,只能带妈妈去佳木斯市的肿瘤医院,本以为看到了希望,却没想到迎来的却是更大的打击。 医生跟她说明白了,“商保病人我们接不了”,短短几个字,却像一记重锤,狠狠地砸在了袁女士的心头,买了商业保险,难道就该被医院拒绝吗? 袁女士的遭遇,揭开了商业保险在医疗体系中尴尬而无奈的处境,一方面,医院以商业保险结算流程复杂、报销周期长为由,认为接收商业保险患者会增加医院的运营成本,影响医院的经济效益。 另一方面,商业保险公司为了控制风险,对理赔条件和流程设置了诸多限制,导致患者在实际理赔过程中常常遇到各种难题,也让医院对商业保险望而却步。 一边是医院的“拒之门外”,一边是保险公司的“理赔难”,本应为患者分担风险的商业保险,却在现实中变成了患者与医院之间的“拉锯战”中的牺牲品。 袁女士将自己的遭遇发布到网络上,很快引发了网友的热议,不少网友表示感同身受,认为医院拒收商业保险患者的行为不仅违背了医德,更伤害了患者对医疗体系的信任。 这件事还在继续发酵,佳木斯市肿瘤医院和市卫健委都表示已经介入处理了,最终,袁女士的母亲被其他医院接收,但这件事情所暴露出的问题,却远未结束。 商业保险,本应是患者的“护身符”,为何却成了医院的“拒绝令”?或许这需要加强监管,完善制度,避免商业保险成为医患关系的障碍。 而医院作为救死扶伤的神圣场所,更应该秉持医者仁心,以患者的生命健康为重,不应因保险类型而区别对待。 要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与保险公司加强沟通,共同建立更加便捷、高效的结算机制,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 商业保险公司也应该反思自身的不足,简化理赔流程,提高理赔效率,降低患者的理赔门槛,真正发挥商业保险的作用,为患者提供切实有效的保障。 这不仅仅是袁女士一个人的事情,更关乎我们每一个人,当我们老去,当疾病来袭,我们是否希望因为一张薄薄的保险单,而被拒之门外?答案,不言而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