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路上,800红军在贵州的某个拐角处突然消失了,中央对此事高度重视,展开了无数

鸿史观 2024-10-29 17:50:30

长征路上,800红军在贵州的某个拐角处突然消失了,中央对此事高度重视,展开了无数次的搜寻,但所有的努力都如同掘井无成,始终没有找到踪迹,直到几十年后,一个来自贵州小村子的老人,讲述起那些年隐秘的故事,而他的话语瞬间点燃了重重迷雾背后的真相……

(信息来源:文史天地杂志社2023.8.29红军师长龙云与长征途中的贵州“困牛山之战”)

1934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踏上战略转移的漫漫征途——长征。

红六军团作为先遣部队,肩负着探路和突破国民党封锁线的重任,一路披荆斩棘,为后续部队开辟前进的道路。

国民党的追兵如影随形,红六军团的处境愈发艰难,在湘赣根据地突围后,部队人数锐减,弹药匮乏,粮食短缺,战士们身心俱疲。

进入贵州石阡县境内,红六军团迎来短暂的喘息之机,新的危机很快降临,以凶残狡诈著称的桂系军阀,带着他们的“剿匪”谎言和洗脑政策,气势汹汹地杀了过来。

桂系军阀不仅在军事上对红军进行围追堵截,更恶毒地利用“三自”“三寓”的洗脑宣传,将红军污蔑为十恶不赦的土匪,煽动不明真相的百姓仇视红军,使红六军团陷入腹背受敌的困境。

面对桂系军阀的疯狂进攻,红六军团决定强渡乌江,摆脱敌人的追击,狡猾的桂系军阀早已设下埋伏,红六军团被迫原路返回,陷入更加危险的境地。

生死关头,军长萧克果断下令,由红18师52团800余名战士,负责掩护主力部队突围。

52团团长田海清,师长龙云,这两位优秀的红军指战员,明知此次任务九死一生,却义无反顾地接下了这“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10月14日,52团与桂系军阀在石阡县境内展开殊死搏斗,他们用血肉之躯,抵挡着敌人一次又一次的猛烈攻击。

弹药耗尽后,战士们就用石头、用刺刀,与敌人进行殊死搏斗,誓死为主力部队争取宝贵的时间。

为了摆脱敌人的追击,52团在当地一位老乡的带领下,进入地形复杂的困牛山区,这位老乡实际上是被桂系军阀收买的向导,他将52团引入绝境,自己则趁机逃脱。

困牛山,顾名思义,是一座“困”死人的山,这座山峰地势险峻,易守难攻,更致命的是,52团被困在山上,补给断绝,突围无望。

面对绝境,龙云决定将部队分成两部分,一部分由他带领突围,另一部分则由田海清率领,继续吸引敌人火力。

最终,龙云率领300名战士突围,田海清则带领剩下的战士,毅然决然地选择了与阵地共存亡。

突围的队伍在龙云的带领下,与敌人展开了战斗,但终因寡不敌众,龙云不幸被俘,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龙云始终坚贞不屈,保守党的秘密,最终英勇就义。

而留守在困牛山上的田海清,面对着敌人疯狂的进攻,毫无畏惧,他们用尽最后一颗子弹,最后一颗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

战士们高喊着口号,端着刺刀,义无反顾地冲向敌人,用生命谱写了一曲气壮山河的英雄赞歌。

52团的800名战士,就这样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他们的故事,也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被人遗忘。

直到70年后,一位老红军回到贵州石阡县,寻找当年52团的踪迹。

他发现,每逢清明时节,困牛山下都会有许多村民自发前来祭奠,他们口中所说的那些英勇的红军战士,正是当年在困牛山上壮烈牺牲的52团英烈。

原来,当年52团在困牛山上与敌人血战的时候,为了不伤及无辜百姓,很多战士选择了跳崖,他们用年轻的生命,践行了“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承诺。

困牛山下的村民,亲眼目睹了红军战士的英勇无畏和高尚情操,他们自发地将这些烈士掩埋,并在每年清明时节,前来祭奠,将这段可歌可泣的历史,一代代流传下来。

困牛山上的800勇士,只是红军长征路上无数英雄群体的一个缩影,他们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气壮山河的英雄赞歌,他们的故事,永远值得我们铭记。

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伟大奇迹,它所体现出的长征精神,更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长征精神,是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坚定信念,是不怕牺牲、前赴后继的英雄气概,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的崇高品质,是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优良作风。

长征精神,已经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成为激励我们战胜一切困难,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

0 阅读: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