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喜与悲,都看董宇辉,无论苦与甜,都看朱广权”,俞敏洪没想到,火了一场的朱广权刚走,董健又要来与辉同行,他不禁叹口气,“不懂管理”的董宇辉为什么能行?经商30年的他为啥偏要“一意孤行”? 答案在哪里? 就像项羽不懂,他为啥输给了刘邦。 有人说项羽输在了鸿门宴,如果他心硬一点,给刘邦一剑以就永绝后患了,你以为项羽是真的心软吗?事实是鸿门宴项羽没有一点机会杀刘邦,正如俞敏洪的“去辉化”。 那时的刘邦,已拥有当时最强的势力“丰沛集团”,而楚军总共就几万人,巨鹿一战九死一生,到了关中已是强弩之末,如果不在这里干掉丰沛集团,就很难再有机会了。 所以项羽拼命挑起诸侯和沛公的矛盾,可惜刘邦不犯错。 如果刘邦抢府库他一定死!就算后面还回来, 项羽也可以栽赃,说这个小子藏私! 因为关中是天下诸侯的宝库!刘邦敢动,就是冒天下之大不韪! 可聪明的刘邦不仅没动还封了府库,并且把秦国账目和官吏全部留下,他的这时意思很明确,你们可劲查,人证有物证都在,怎么分哥哥们说了算。 所以,项羽再煽动也没用呀,虽然项羽刚刚借势,率领诸侯的军队进关中逼老刘吐出了吃进嘴里的东西,但是项羽只是个临时盟主,诸侯们认你,是因为你刚刚打出了史诗大捷救了大家,且确实按照原来规矩,赢者通吃,诸侯都要落空。 现在大家合谋踢开老刘,大家都有得分,不代表你项羽就能宰割天下了。 胜利有时候可以掩盖一些东西,但是又不能完全掩盖。 所以鸿门宴杀不杀刘邦,项羽说了不算,打下关中后,楚军回不回,项羽也说了不算, 鸿门宴在败局已定的大势之下,项羽企图逆转乾坤的妙手,可惜对面是另一个名将丰沛集团,失败是理所当然的,如果项羽少打一场神仙仗,他死得只会更快。 所以,鸿门宴项羽没有一点机会杀刘邦,很多人没搞懂这个时候的形势。 正如董宇辉,他用“一拜”让老俞的布局如诺骨牌哗啦倒地,于是有了后来的“与辉同行”,但哪怕这样,“老俞集团”从骨子里看不起“售货员”董宇辉,最后敢用一个“送”字作为结尾。 可即便这样,董宇辉挺了过来,他不仅不犯错,还如那段著名的历史:“刘邦出汉中的时候,项羽正在打齐国,刘邦定三秦的时候,项羽正在打齐国。 刘邦入河南的时候,项羽还在打齐国。刘邦进江苏的时候,项羽仍在打齐国。” 东方甄选的胜利总是很可疑,与辉同行的胜利总是被贬低。但是东方甄选赢着赢着就开始打“柏林保卫战”,与辉同行输着输着就输到了“柏林战役”。 这不朱广权来了,CCTV4来了,董健来了。 再看董宇辉身边的鹏鹏、汉森、盼盼、潇潇等等,他们跟随董宇辉离开,跟董宇辉一起面对企业发展中会遇到的所有问题,他们也会照顾着“百年老树发新芽 ,宇辉三十没成家”的董宇辉,这难道不是董宇辉的“向新而行”么? 而甄选彻底撕掉了文化属性,而且和以前董宇辉在时建立的框架愈发南辕北辙。即便老俞再怎么努力,似乎仅靠他一个人都无法挽救某选的颓势了。 一声叹息,本不该如此。 本来身边有志趣相投的“初恋”可以成就一段旷世奇缘,可却在前行的路上,禁不住别人“挑拨”将初恋弃之如敝屣。等失去的时候,才后悔莫及,人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 再看董宇辉却有一个贯彻始终的点,就是秉承“对的时间遇到的都是对的人”。 时也,命也? 做人不怕想的太多,只怕想的太少。历史的教训就是,人类从来不在历史中吸取教训。
一个人的格局决定了的,特别是在面子、钱方面不能只考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