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戴建业高考考了289分,被华师大录取。没想到进了大学后,他立马傻眼了,原来华师的录取分数线才189,而北大也只要270分。有人故意调侃他:你后悔填错志愿吗?戴建业却说:不后悔。
1977年,恢复高考的消息点燃了无数青年的渴望,一个来自湖北麻城农村的年轻人戴建业也不例外。
那时的他并不知高考录取规则,甚至连考试报名都是考前两周才听说的,复习时间短得可怜。
但当他考出289分时,命运的齿轮悄然转动了。
戴建业最终被华中师范大学录取。
这时他才发现一个让人心里五味杂陈的事实——华师的录取线才189分,而北大也只要270分!有人打趣地问他:“你后悔填错志愿吗?”他微笑着回答,“不后悔。”
这份“不后悔”,一部分来自对命运的顺应。戴建业从小在农村长大,家境贫寒,资源匮乏,每天在山沟里放牛、干农活。
没有娱乐,唯有诗词成了他最大的慰藉。
他的母亲虽不识字,却始终支持儿子的读书梦,每逢戴建业学习迷茫时,她总是用平凡而朴实的言语激励他。这位母亲虽然不懂得教育方式,但用母爱默默推动着儿子前进。
这份来自母亲的力量,成为了戴建业“选择了就不后悔”的根源。
可是,不悔这两个字真这么容易吗?戴建业内心深知,自己当时的分数远超华师和北大,但因信息闭塞,他错过了北京大学的机会。高考结束后,他对自己数学成绩格外自信,甚至动了填数学系的念头。
最终还是听从老师建议,选择了离家较近的华中师大中文系,虽然心有遗憾,但戴建业很快放下了执念。
毕竟,家境艰难,有学上已是幸运之至!
可是,进了中文系没多久,他又开始思念起了数学。在经历了几个月的文学课后,他曾尝试申请转到数学系,结果未被批准。甚至退学重考的想法也未能实现。
无奈之下,他选择继续中文系的学习。
不过,在那段时间里,戴建业学会了正视选择。他认真对待每一堂课,将古代文学的深奥一点点消化吸收,并以朴素的方式理解诗词。而在课堂之外,生活的艰难和困苦始终相伴。
他明白,这条路注定不轻松。
大学毕业后,戴建业留校任教,成为华中师大古代文学教授。讲台上的他将诗人李白、陶渊明、杜甫等人变成了有血有肉的个体。
课堂里,他用轻松幽默的语言,讲述诗人的故事:李白的自我良好、陶渊明的种豆不成、杜甫的才情横溢。学生们形容他的课“像脱口秀一样”!
每一节课,都充满欢声笑语。
他的这份“魔性”课堂成了学校的一大特色,甚至有学生为抢座位而提前占位,外校学生也慕名而来。大家都为这个能“把古诗词讲活”的老师着迷。
然而,戴建业的生活并非一帆风顺。2018年,一段他讲课的视频被学生上传网络,瞬间走红,引来众多关注。
这时,他的妻子却查出了肺癌,治疗费高昂,妻子所需的抗癌药每盒5.1万元,每个月用一盒。
家里的积蓄根本撑不住。
一次回家,他看到妻子为找掉在地上的几颗药哭得泣不成声,那药片对她而言不仅是救命稻草,也是家庭财务的无声拷问。
戴建业的内心无比沉重,他深知自己必须想办法挣钱,于是开始频繁地出现在各地讲座、直播间。
有人因此指责他“媚俗”“失了文人风骨”,戴建业却从容回应,“我挣钱,是为了救我的爱人。”
这位看似幽默洒脱的教授,在爱人面前是个不折不扣的顶梁柱。面对数千万粉丝的追捧与质疑,他坦然表示:“我靠自己的劳动赚钱,堂堂正正。”
面对镜头,他依然笑得爽朗。
可是,当他在课堂上讲到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时,声音却一度哽咽。那一刻,失去挚爱的痛苦溢于言表。
戴建业没有刻意掩饰伤痛,因为在古诗词中,他找到了对妻子最深沉的怀念。他明白,诗人苏轼这句词表达的就是那份长久不灭的思念,而此刻,自己正经历着这份痛彻心扉的感情。
有人说,如果戴建业是自己学生时代的语文老师,也许语文成绩早已不一样。在他的课上,古诗词不再是空洞的文字,而是无数故事、人生的片段,更是他自己的真实情感的投影。
经历了世事,戴建业不再年轻,但他仍站在讲台上,用他独特的“麻城普通话”传递诗词的美。
对他来说,古诗词不只是学术,而是连接自己内心世界的桥梁。
岁月在他的课堂上沉淀,几十年的积累让他愈发真切地理解那些文字。他用真实的情感打动了无数学生,也唤起了人们对古代诗人的共鸣。
今天的戴建业仍是那个“魔性”的老教授,但他再也不是当年那个迷茫的年轻人。他用知识影响着下一代,用自己的人生诠释着什么是“选择”。
有时人生难免错失良机,但戴建业告诉我们,真正的路只有一条,那就是坚定前行。
至强王者从来不会为自己的成长环境找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