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九号发射圆满成功##律师说法#一觉醒来3个中国人上天了,祝贺我国航天事业

张荆律师 2024-10-30 11:51:16

#神舟十九号发射圆满成功##律师说法#

一觉醒来3个中国人上天了,祝贺我国航天事业蓬勃发展,载人航天更上一层楼。

10月30日,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航天员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1999年11月20日,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的神舟一号飞船,这是中国第一次以载人为任务的飞行试验,主要任务是测试载人各项数据

2001年1月10日,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的神舟二号飞船,这一次根据神舟一号测试的各项数据,设计了中国第一艘无人载人航天飞船。

2002年3月25日,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的神舟三号飞船,在神舟二号飞行器的基础上,对飞行器的电控、运载、物质交换等系统进行完善,进一步提高载人的可行性、安全性和可靠性。

2002年12月30日,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的神舟四号飞船,是载人升空的最后一次测试,这次飞船的各项数据直接决定了能否进行真正的载人航天飞行。

2003年10月15日,杨利伟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起飞,乘坐着神舟五号飞船进行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太空飞行,飞行时间21小时23分钟。

经过25年的发展,我国航体载人飞行已经到了十九号。但是,航天行为依然要在法律的框架下进行。

航天活动受到特定的法律规范,这些规范不仅调整航天技术和应用,还涉及法律主体和国际关系的复杂性。

航天活动的主要法律规范包括《外空条约》、《责任公约》、《登记公约》、《营救协定》和《月球协定》。这些条约确立了太空法的国际法律地位和重要作用,规定了从事航天活动所应遵守的10项基本原则,例如不得通过提出主权要求,使用、占领任何外层空间;不在绕地球轨道及天体外放置或部署核武器或任何其他大规模毁灭性武器;航天活动应避免使外空遭受有害的污染,防止地外物质的引入使地球环境发生不利的变化等。

在中国,航天法律起步较晚,但已经建立了一些基本的部门规章,如《空间物体登记管理办法》和《民用航天发射项目许可证管理暂行办法》。这些法规为航天活动提供了法律依据,并促进了航天法的研究和发展。

2020年,中国宣布将组织完成中国首部《航天法》草案编制工作,这标志着中国在航天法律的制定上取得了重要进展。

航天法律主体包括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组织、国家及国家机关等。这些主体在航天法律关系中享受权利、承担义务,具体角色包括航天活动的从业者、航天产品和服务的购买者、航天活动的民事侵权主体等。

随着我国航天事业的不断发展,法律也在不断完善中。

0 阅读:4
张荆律师

张荆律师

擅长解决复杂婚家关系、财产分割,擅长离婚创伤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