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王扶林还在安徽拍农村戏,就接到了一个消息,央视要拍《三国演义》,希望他来导演。王扶林沉吟了许久,就说了三个字:我领情。 《三国演义》影视化这件事,已经筹谋已久了。 因为战争场面宏大,涉及演员、道具、场景都多且复杂,在技术和资金这一块,一直都是个大问题。虽然说《红楼梦》和《西游记》的成功给了大家很大的信心,但这件事还是一直被搁浅了。 直到1989年年底,才被提上了日程。 大家还是觉得,王扶林来导演比较合适。王扶林也知道推辞不了,只好提出一个要求: 再给我一年时间,专门来研究《三国演义》。 当年,他就是这么搞定《红楼梦》的,王扶林是个实在人,自己理解不透的东西,不敢随便拍。 这一年,王扶林就拼了命看书,东汉末年的史书都翻了个遍,对当时的社会环境,穿衣打扮,地理环境,民风民俗都了解了个遍。 一年后,王扶林胸有成竹地,开始安排工作。 《三国演义》毕竟是个大制作,演员和场景都太多了,于是王扶林便成了总舵手,和以往电视剧一个导演的不一样,《三国演义》王扶林大胆地启用了一个新模式:他是总导演,由他书写《导演构思》,下面还有五个导演,专门负责部分剧集,且每个导演有充分自主权。 每个导演拍完的带子,自己先粗剪,再交给王扶林审核定夺。 灵感来自于《三国演义》中那句:“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这五位导演对演员也有“生杀大权”,但凡一个导演对某个演员不够满意,就无法通过。 当时还发生了很多插曲,当时原本定好的曹操一角是由一个李姓的大腕来扮演。结果放了剧组鸽子。王扶林气得不行,不过后来换成了鲍国安,成就了一个经典角色。 还有诸葛亮的角色,王扶林也大胆启用了唐国强。要知道,在当时唐国强可是在鄙视链的底端,人称奶油小生。不得不说王扶林的眼光依旧毒辣。 剧集的主题曲也非常经典,杨洪基老师演唱的《滚滚长江东逝水》和毛阿敏的《历史的天空》,放眼现在,依旧是难得的佳作。 整整拍了三年,总投资1.7亿,主角一天只有250块钱,钱都花在了刀刃上。 现在,不缺钱,缺的是愿意花上几年拍一部剧的好演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