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有个观点:产能过剩的不是中国,而是欧洲。中国的巨量工业产能,依赖于稳定、可靠的供应链体系,高素质的理工科人才,亲工业资本的政府,巨大的内需市场(中国一个国家的汽车销量占全球的35%,家用电器的销量占全球的38%,中国人的消费能力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恐怖)和先进的基础设施系统。 而欧洲的巨量工业产能,依赖的是历史的惯性,贸易壁垒和地方保护主义,大量的政府补贴,工会的维护和百万漕工衣食所系的舆论压力。就因为他们的垃圾产能太多,怕在全球贸易中高端工业产品的份额被质高价廉的中国产品逐步替代,所以倒打一耙说中国在输出过剩产能。 2023 年德国生产的汽车 76% 用于出口,韩国是 58%,日本是 46%,而中国大陆出口只有 16%。中国的汽车产量恰恰好能供给国内,而你德国四分之三的汽车产量用于出口,到底是谁的产能过剩?一伙人用同样的劳动时间共同做了一锅菜,德国人吃肉,日韩人啃骨头,中国人喝汤。现在中国人想夹一块骨头啃啃,结果被德日站起来打掉了筷子: 想啃骨头,你也配? 如果抛弃贸易壁垒,遵循自由竞争的原则,在电动汽车时代,欧洲的车企在五年之内就会被中国汽车冲得稀巴烂。无论是技术水平还是性价比,欧洲车企早就远远落后于中国车企了。可现在,如果不是德国政府施压,大众早就想把德国10个工厂全部关闭,把全部产能都转移到中国了。 当然,大众现在也是走的曲线救国路线,在中国开展电动汽车业务: 大众在合肥投资25亿欧元建设电动汽车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花8亿美元收购了小鹏汽车的股份,花24亿欧元购买了地平线公司的股份,并且还入股了中国的锂电巨头国轩高科。从整车制造,三电系统到智驾平台,大众已经用真金白银押注了中国。 在德国关闭30%的产能,裁撤几万人,在中国全产业链疯狂投资,大众早就用脚投票了。大众再傻也清楚: 德国这个日薄西山的旧大陆的汽车工业迟早是要完蛋的,要想活命,只能尽可能地润到中国这个市场自由竞争,能不断迸发出创新潜力的新大陆,否则等待它的就是慢性消亡。 大众汽车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占比全集团的42.5%,而且还都是单价高,利润高的车型。可以说,中国市场就是大众的命根子。然而如今中国市场是个什么情况?中国的汽车市场是全世界竞争最自由的汽车市场,代表的就是全球车企在没有贸易保护和关税壁垒情况下真实的销售水平。大众的份额在不停地被中国的新能源车企挤压,车单价和边际利润也在飞速下降,说明本质上大众汽车和中国新能源车竞争就没有任何优势。 大众汽车首席执行官布鲁姆在2024年9月4日的大众员工大会上宣称:“我们今后不再有来自中国的支票了。”如果失去了来自中国的巨额支票,大众集团的利润会下降多少?说是腰斩也不为过吧?如果利润表没法让股东满意,大众还能怎么办?那只能裁撤德国国内和全欧洲的过剩产能了吧?大众欧洲工厂里一群低效率、高成本、低竞争优势的僵尸产能,还留着它干什么?要不是德国工会势力巨大,政府不停施压,我估计大众巴不得把在德国的产能砍掉一半以上! 所以说,现在大众关停欧洲的过剩产能只是一个开始,未来更多车企都会断臂求生的。资本家不是慈善家,更何况是汽车工业这种对成本极度敏感的行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