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苏联领导人斯大林为中国设下圈套,一旦踩中后患无穷,毛主席一眼洞悉其中

鹏天玩转旅游 2024-10-30 19:35:57

1950年,苏联领导人斯大林为中国设下圈套,一旦踩中后患无穷,毛主席一眼洞悉其中玄机,随即使用妙计化解。 朝鲜战争爆发之际,彼时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日成曾向斯大林求援,希冀其能出兵相助,然而斯大林却并未如金日成所愿。 究其缘由,实则不难理解。 当时正值美苏两国 "冷战"之时,倘若斯大林贸然出兵,无异于撕毁和平的假象,将矛盾激化至不可调和的地步。 以当时美苏两国的军事实力,一旦争端升级,极有可能演变为第三次世界大战,其后果不堪设想。 然而,倘若袖手旁观,任由战火蔓延,朝鲜半岛極有可能沦为美国的傀儡,成为名副其实的资本主义国家,这同样与苏联的利益相悖。 斯大林左右权衡,终于谋划出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案。 他将目光投向了与朝鲜一衣带水的中国。 中朝两国唇齿相依,朝鲜战事一旦升级,必然会威胁到中国的国土安全,届时,为了捍卫本国利益,中国势必会选择出兵。 如此一来,苏联既可以避免与美国正面交锋,又能借中国之手遏制美国的扩张,可谓一举两得。 更有甚者,斯大林与毛泽东的关系日渐紧张,他希冀借此机会削弱毛泽东的锐气,迫使其臣服于苏联。 事实上,自斯大林失去对华控制权的那一刻起,他便将注意力转移到了朝鲜身上。 恰逢金日成有意收复韩国失地,此举正中斯大林下怀。 倘若金日成得手,苏联便可在朝鲜半岛布置更多军事基地,掌控军权;即便金日成无功而返,战端一开,中国亦必然卷入其中。 以中国当时的国力,参战必将元气大伤,苏联便可趁虚而入,坐收渔利。 纵观全局,此番谋划堪称稳赚不赔,精明如毛泽东,岂会听不出斯大林的如意算盘? 朝鲜战争终于爆发,美国联合多国组建"联合国军"加入战局,朝鲜人民军在中朝边境英勇抗敌,一度将联军逼退至釜山。 然而,美军发动"仁川登陆",战局再度逆转。胜券在握的美军更加肆无忌惮,在中朝边境频频挑衅,严重威胁到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和人民安全。 忍无可忍的毛泽东做出了抗美援朝的决定,然而,他心中明白,这正中斯大林的圈套。 战争爆发之初,毛泽东曾多次提醒金日成,要提防"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局面出现。然而金日成却对此置若罔闻,直到美军在仁川登陆,战局急转直下,他才幡然醒悟。 慌乱之中,金日成向苏联求援,希望斯大林能够伸出援手。 然而,斯大林却并未如金日成所愿。他只承诺提供基本的物资援助,至于出兵对抗美军,则一概推诿给中国。 斯大林甚至亲笔写信给毛泽东,建议以人民志愿军的名义出兵援朝。 信中,斯大林先是承诺做中国的靠山,提供军事和物资支援,而后又话锋一转,警告若不出兵,美国占领朝鲜后,必将唆使日本对华不利。 这番言辞,半是讨好,半是威胁,令人不寒而栗。 毛泽东看破斯大林的心思,决定第一次出兵。 10月2日,他草拟了电报,表示愿意出兵,但前提是苏联必须履行承诺,否则中国有权随时退出战争。 然而,就在当天下午的领导人会议上,这一决定却遭到了普遍反对,出兵命令被迫撤回。 10月8日,毛泽东第二次决定出兵。这一次,他的决定得到了彭德怀的鼎力支持。 彭德怀信誓旦旦地保证,若真出兵,定当打一场漂亮的胜仗。 在毛泽东的分析和彭德怀的许诺下,其他领导人也渐渐被说服,出兵计划最终敲定。 就在毛泽东发布出兵命令的当天,周恩来已经启程前往苏联,与斯大林商讨援助事宜。 不料,斯大林却突然变卦,将原本承诺的空军保护范围,缩小至中国领空。周恩来愤怒之余,却也无可奈何,只得忍气吞声,打道回府。 消息传来,彭德怀勃然大怒,当场要卸任志愿军总司令,痛骂斯大林无耻。 毛泽东也不得不再次收回出兵命令,召开会议商讨对策。 激烈的讨论之后,毛泽东第三次下定决心,要在10月19日出兵援朝。因为此时,战火已经蔓延到鸭绿江边,再不出兵,中国的领土和人民安全将受到严重威胁。 然而,斯大林的变幻莫测再次打乱了毛泽东的部署。为将苏联的损失降至最低,斯大林提出的援助条件愈发苛刻。 毛泽东再次陷入两难,不得不第四次召集领导人,重新商讨出兵计划。最终,在深思熟虑之后,他们决定仍在10月19日出兵。 至此,毛泽东的四次"头脑风暴"终于落下帷幕。 中国人民志愿军踏上征程,吹响了抗美援朝的号角。这场战争,不仅为新中国在国际上赢得了声望,更为摆脱苏联控制奠定了基础。 事后,斯大林才恍然大悟,毛泽东早已看穿了他的如意算盘。他劝毛泽东出兵,原本是想借朝鲜战争之手,让中国元气大伤,从而更加依附苏联。 没想到,毛泽东非但出兵援朝,还在如此恶劣的条件下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让世界刮目相看。 斯大林虽恼怒不已,却也不得不佩服毛泽东的雄才大略。

0 阅读: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