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中央成立治丧委员会,杜聿明、宋希濂以及黄维都申请守灵,但只有黄维获准

鹏天玩转旅游 2024-10-30 19:36:08

1976年,中央成立治丧委员会,杜聿明、宋希濂以及黄维都申请守灵,但只有黄维获准。 1976年9月9日,毛泽东主席与世长辞,举国震恸。 次日,《人民日报》刊登了毛泽东主席治丧委员会名单,名单中除了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外,还有几位原国民党高级将领的名字,其中包括杜聿明、宋希濂和黄维。 黄维是最后一批获得特赦的国民党将领,他的获释时间比杜聿明、宋希濂等人都要晚。 然而,令人诧异的是,在为毛主席守灵的人员中,黄维却是唯一一位原国民党将领。 当黄维接到通知,要他前往人民大会堂守灵时,他感到十分不解。 在他看来,杜聿明、宋希濂等人理应先于自己获得这个机会,为何偏偏只有他一人被选中? 守灵的地点,黄维与另外两人编成一个小组,轮流守候在毛主席的遗体前,每次两个小时。 与黄维一同守灵的,一位是开国上将陈锡联,另一位则是京剧演员浩亮,也就是京剧《红灯记》中李玉和的扮演者。 黄维与陈锡联早有渊源,在淮海战役中,两人曾经交过手,对彼此的名号都有所耳闻。 而对于浩亮,黄维起初并不知晓他的身份,后来得知后,他觉得这种安排有些"不恰当"。 一个国民党军人,一个共产党军人,中间夹着一个唱戏的,这样的组合着实让黄维觉得别扭。 黄维心中有一个猜测,他认为自己能够获得特赦,一定是毛泽东主席的特别安排。他对著名作家黄济人说起此事时,语气中透露出几分自得。 然而,黄维并不知道,他的猜测只说对了一半。 毛泽东主席的确是他的救命恩人,但这份恩情,远不止一次特赦那么简单。 1948年12月,淮海战役如火如荼,国民党第12兵团在黄维的指挥下,在双堆集地区遭到中原野战军的重重包围。 刘伯承、邓小平指挥若定,数次突围皆告失败,黄维心中焦虑万分,竟然萌生了使用毒气弹开路的念头,妄图以此挽救兵团覆灭的命运。 然而,这一决定却引发了部下的强烈反对。使用毒气弹是公然违反国际法的行为,即便是在战争的残酷现实面前,也有不可逾越的底线。 黄维心中也不无犹豫,最终决定请示蒋介石的意见。 出乎意料的是,蒋介石竟然爽快地同意了黄维的请求,甚至亲自派出空军,空投毒气弹给黄维,并附上详细的使用说明。 12月10日,黄维收到了蒋介石的亲笔信函。信中言辞恳切,表示将全力支援黄维突围,并嘱咐他直接与空军总部联络。 随信一同投下的,还有三百多份关于空军使用瓦斯弹和毒气的油印说明。 黄维深知这一行为的违法性,因此对此事进行了严格的保密。整个兵团中,只有黄维及其亲信心腹才知晓这一计划的存在。 12月12日,黄维、胡琏等人向蚌埠方向发起突围。在这过程中,他们毫不犹豫地将毒气弹炮击到解放军的阵地上,造成了大量伤亡。 刘伯承闻讯后,立即前往医院看望伤员。眼前的惨状令这位久经沙场的将军也不禁潸然泪下。他看到一双双失明的眼睛,一截截残缺的肢体,那些都是黄维违反国际法的铁证。 愤怒之下,刘伯承当即给毛泽东发去电报,要求将黄维列为战犯,并在抓获后立即枪决。 淮海战役胜利后,黄维果然沦为俘虏。然而,出人意料的是,毛泽东并没有批准刘伯承的请求。 经过慎重考虑,他决定暂且留黄维一命,将其关押起来,进行劳动改造。 岁月更迭。让黄维做梦也没想到的是,1976年9月,他竟然获准为毛泽东主席守灵。 在人民大会堂内,他站在毛泽东的遗体前,肃穆而恭敬。这一刻,往事如烟,他的脑海中浮现出当年刘伯承泣不成声的模样,浮现出那些伤员愤怒控诉的场景。 是啊,正是眼前这位伟人,在他最危急的时刻,给了他改过自新的机会。

0 阅读: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