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卖中,一中国男子以惊人的2.7亿价格成功竞得了圆明园的兔首和鼠首。但他却出人意料地声称:“凭什么我需要付钱?这两件兽首原本就是我们国家的珍宝,是被你们抢走的。现在我们只是在将其归还给原主。如果我花钱买回它们,岂不是在默默接受你们的抢夺?” 信源:中新网《蔡铭超首次出面解释:为什么“这个款不能付”?》 2009年,全球艺术圈和收藏界估计都没想到,会被一场拍卖会狠狠地上了一课。主角不是什么名画珠宝,而是两件来自圆明园的“老物件”:兔首和鼠首。这事儿吧,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毕竟牵扯到历史、文化,还有点说不清道不明的民族情绪。 多年前,圆明园的文物兔首和鼠首在英法联军的铁蹄下流落异国,成为历史的哀鸣。它们见证了一个帝国的衰落和民族的痛楚回忆。 2009年,当法国佳士得决定拍卖这对文物,国内的舆论圈如沸腾的开水般翻滚。 在众人争吵不休之际,一个身影挺身而出——收藏家蔡铭超,他带着坚定的眼神飞往拍卖现场。 在众人期待与紧张的目光中,拍卖锤以2.7亿港币的价格敲定,蔡铭超成功竞得文物。 可当现场人们以为交易就此结束,蔡铭超却意外地宣布:“我不支付这笔款项。”理由直接而有力:这些本就属于中国的文物,为何需要用金钱赎回? 此举让佳士得错愕,也让世界目睹了中国人对于文物的深沉情感和坚定立场。 蔡铭超的行为激起了无数讨论,有人为他拍手称快,认为他为中国争回了尊严;亦有人对他的做法持保留态度,担忧其可能损害中国收藏家的国际形象。 而事情的真相远比想象中复杂,兔首和鼠首不仅是简单的艺术品,它们是历史的烙印,承载着中国历史的一段屈辱记忆。 回望当年英法联军的侵略行径,那是对中国人民精神和文明的极大冒犯。这段历史,我们不能忘记,也不应忘记。 西方国家试图通过“合法交易”将文物正常化,这种行径是对中国历史的极大不敬和对中国人民感情的漠视。他们企图掩盖过去的罪行,但历史是不能被重写的,正义可能会迟到,但永远不会消失。 最后蔡铭超的所作所为,映射出中国民间在文物追回上所作出的努力。 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家和收藏家正通过各种方式帮助国家找回遗失在海外的文化宝藏,他们的付出和努力值得被看见和赞扬。 在充满挑战的文物追索之路上,屡屡考验着国家、民间和社会各界的团结与智谋。依法理而论,国际法为我们提供了追索非法流失文物的渠道。 国际法的错综复杂加之漫长的诉讼过程,往往使得结果充满不确定性。 另一条路径,即深入开展文化交流与合作,或可说服相关国家自愿返还文物。这需要耗费时间,慢慢建立信任,方能期待真正的突破。 民间层面,支持与鼓励收藏家及企业家投身文物回购,固然可行,却也需谨慎行事,以免落入居心叵测者的圈套。 回望2009年圆明园兽首拍卖风波,我们深刻体悟到文物回流的曲折和难度,也惊醒于保卫与传承文化遗产的漫长征程。这其中涉及的文物,因其承载的历史伤痛,远非金钱所能衡量。 它们见证了历史,镌刻了民族记忆,象征着文化的底蕴,其价值远超物质。蔡铭超的所作所为,纵然观点纷呈,但他实实在在将文物的回归议题推至全球舞台,激发了更广泛的关注与探讨。 或许,那2.7亿的代价,换回的不仅仅是文物本身,还包含中国人对历史的敬畏、文化的热爱以及民族尊严的坚守。 而今,我们必须更加警醒,紧抓文物的守护与管理,以防文物的流失,同时积极展开追索,期盼流失的文物早日回到祖国的温暖怀抱。 文物回归之路,道阻且长,但我们相信,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将那些流失海外的文物,一件一件地接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