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邓稼先的妻子许鹿希,在北京60多平米的老房里度过95岁生日!没有鲜花也没有寿宴,唯一的生日礼物,是侄子送来的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九三学社画的祝寿字画…… 盛夏的暑气丝毫没有影响北京运行的节奏,车流人潮依旧熙熙攘攘,但在花园路一个老旧小区里,时间仿佛停滞了。 这位95岁的老人家,在小小的70平米的小房子里,平淡而温馨地度过了自己的生日,没有鲜花,没有寿宴,甚至连个像样的蛋糕都没有。 餐桌上,只有儿子刚买回来的两个包子和几根香蕉,显得格外寒酸。但就在这看似简陋的房间里,却蕴藏着一段不平凡的人生,一个时代的记忆。 她是邓稼先的爱人,这位"两弹元勋"的夫人名叫许鹿希,许鹿希坐在轮椅上,看起来瘦弱,穿着一身简单朴素的衣服,头发白了,可是还是很用心梳理着。 岁月在她脸上留下了深深的痕迹,但她眼神里还是充满了坚强和慈爱,房间里的东西都用了很多年,家具老旧,书都看黄了,感觉充满了歲月的气息。 就连那扇通往阳台的木门,也依旧保留着它原本的样子,门缝依然存在,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邓稼先的存在。 许鹿希凝视着邓稼先的铜像,目光中充满了深情,这尊铜像,是邓稼先离开后,她最大的精神寄托。 她不愿改变家里的任何陈设,因为这里的一切都承载着她和邓稼先共同的回忆,那两张从单位借来的木沙发,仿佛还留存着1971年杨振宁第一次回国做客时的欢声笑语。 那几张用塑料袋小心罩着的邓稼先的照片,是她心中最珍贵的宝藏,墙上张爱萍将军亲笔题写的“两弹元勋邓稼先”七个字,更是对邓稼先一生功绩的最好诠释。 许鹿希与邓稼先的爱情故事,始于上世纪40年代的北大校园,一个是才华横溢的物理系助教,一个是温柔美丽的医学院学生。 他们的相识,并非偶然,邓稼先和许鹿希从小一块儿长大,他们家算是亲戚一样的关系。进攻两人的父亲是好朋友,邓稼先经常去许家玩。 在父亲的口中,邓稼先虽然顽皮,但却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也许是父亲的评价,也许是冥冥之中的缘分,许鹿希对邓稼先的名字,始终留有一份特殊的印象。 1953年,他们步入了婚姻的殿堂,组建了一个幸福的小家庭,婚后,邓稼先全身心投入科研工作,而许鹿希则成为了他最坚强的后盾。 1958年,邓稼先接到了一个神秘的任务,从此便从许鹿希的生活中消失了,那段时间,许鹿希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和担忧,但她始终相信丈夫,相信国家。 她独自照顾老人,抚养孩子,默默地承担起家庭的重担,她心里明白,丈夫出去干了点重要的事,虽然不知道具体去哪做了什么。 1964年,中国终于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许鹿希这才知道,她丈夫这几年一直在为这个事业努力。 她心中充满了对丈夫的骄傲和自豪,这让她更堅強地決定支持他,她明白,丈夫的付出,是为了国家的强大,是为了民族的复兴,但命运总是残酷的。 由于长期从事核研究工作,邓稼先的身体受到了严重的辐射,最终患上了癌症,邓稼先在1986年逝世,他的这位爱人许鹿希以及他们一起追求的梦想,都还悬而未决。 邓稼先的离去让许鹿希心里很难受,她没被悲伤击垮,而是努力擦干泪水,全身心投入到工作和生活中来,她在医科大学一直教授人体解剖学和神经解剖学,为这两个领域做出了很多重大贡献。 多年来,许鹿希一直居住在那间老房子里,即使国家多次提出要给她换一套条件更好的住房,也被她婉言谢绝了。 在95岁的生日上,许鹿希收到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和九三学社朋友们亲手画的几幅寿字画,洋溢着满满的祝福。 这是她收到的最珍贵的礼物,她手里拿着一张写着“寿”的字,站在邓稼先的铜像旁,让侄子帮她拍了一张照片。 这个照片里的她,瘦瘦的,可挺拔得很,脸上还带着点微笑,仿佛邓稼先一直在身边,这张照片,定格的不仅仅是一位老人的生日,更是一个时代的精神传承。 让我们永远铭记他们的精神,初心不改,奋力拼搏,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参考信源:“两弹元勋”邓稼先夫人许鹿希平静度过95周岁生日--北京日报客户端2023-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