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29岁的易中天和妻子李华在乌鲁木齐的家中留影。 1965年,易中天即将高中毕业,学业有成,前途无量。 然而,一本苏联作家的书《勇敢》,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书中描绘的偏远地区建设共青城的情景,勾起了易中天的向往。 他决心亲身实践,用自己的经历书写另一部《勇敢》。 怀揣梦想,易中天踏上绿皮火车,千里迢迢来到新疆建设兵团。 现实与理想的差距,很快浇灭了他的一腔热血。他被分配到畜牧班,首次尝试给奶牛挤奶。 从未接触过农活的他,笨手笨脚,好不容易挤出半桶奶,却被母牛一脚踢翻。 看他"越帮越忙",领导干脆让他去放牛。 易中天天真地以为,放牛不过是拿根棍子左赶右赶。他带上一本书解闷,全然沉浸其中。待他回过神,牛儿已不见踪影。 在畜牧班,易中天给人留下"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印象。 无奈之下,他被调往工作最辛苦的大田班。那里的活几乎全是体力活,易中天虽年轻力壮,每天也累得快散架。 好在他适应力强,渐渐总结出不少经验。拾棉花就是其中一项。 为了提高效率,他练就了"三只手拾棉花"的本领——两手左右开弓抓棉花,一边看一边用嘴吹掉枯叶,叶子粘得牢就叼走。 虽然不算重体力活,但需要长时间半蹲,每天下来腰酸背痛、双腿发麻。 插队生活让易中天领悟"生活不是诗",理想与现实鸿沟难逾。 但他从未后悔,因这是他的选择。十余年新疆岁月,除了增长见识,他还邂逅了妻子李华。 李华和易中天,在1976年结为夫妻。 那时的易中天还只是乌鲁木齐八钢子弟学校的一名高中语文教师,谁能想到三十年后的2006年,他会在央视"百家讲坛"节目中大放异彩,名声如日中天? 易中天与妻子李华的相识,源于一种欣赏。他坦言,除了身高,自己在各方面都不如这个女孩。 或许正是这种欣赏,让他格外珍惜这段姻缘。 在那些生活拮据、柴米油盐都要精打细算的日子里,是妻子对他的理解和支持,才使他在后来功成名就时,始终对妻子忠贞不二,从未传出任何绯闻。 易中天的才华,不只有妻子欣赏。他的恩师胡国瑞和时任武汉大学校长的刘道玉,也深知这个学生的不凡。 当易中天大学毕业被分配到新疆建设兵团时,两位恩师竟用"分配给新疆5个本科生"的方式,将他调回武汉大学执教。 易中天铭记这份恩情,很快以自己的实力证明,恩师的知遇之恩是对的。 然而,生活的重担并没有因为才华而减轻。 1999年,易中天在厦门大学任教,面临房改政策。 学校决定将教职工住房低价出售,可夫妻二人连"砸锅卖铁"也凑不出三万元的购房款。 最后,还是女儿易海贝拿出自己攒下的一万元,帮助父母渡过难关。 生活的艰辛,让易中天下定决心"让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产生经济效益"。一个令他触动的事件,是师兄在讲台上倒下,再也没有醒来。 这位博学的师兄,生前家徒四壁,贫困潦倒。 易中天为他写下挽联:"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叹人间从此惜年少;身跻九流,家徒四壁,问天意何时重斯文。"这既是悼念师兄,也是警醒自己。 机遇终于来临。央视《百家讲坛》的总策划解如光慧眼识珠,邀请易中天讲述历史。 易中天的出道让观众眼前一亮:原来历史还可以这样讲! 他在《汉代风云人物》和《品三国》中,掀起一股"历史热",让无数人重新拿起书本,爱上传统文化。 2010年,易中天被《环球时报》推选为"中国十大直言君子"。他面对媒体提问时的坦率回应,正是他入选"直言君子"的原因。 那个曾经的高中语文教师,那个生活困顿却才华横溢的学者,已经成为闻名遐迩的"百家讲坛"主讲人。 而支撑他走过这段传奇路程的,是妻子李华多年的理解与支持,是恩师胡国瑞、刘道玉的知遇之恩,是解如光的慧眼识珠。
真正的人!
我觉得易中天老师讲的百家争鸣最有意思
师娘好漂亮
美女佩才子。
挺漂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