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第三站来到“湖南省博物院”。 通过参观“三湘历史文化展”,对“湖南人”有了深入了解。 首先,湖南的地理环境: 湖南,地处中南腹地,北饮淼淼洞庭之水,三面雄山峻岭相拥,湘资沅澧四水润泽(一湖、三山、四水),所谓“三山撑四水,四水绕三山”。这里气候温和,土腴物丰,自唐号为"芙蓉国"。 其次,50万年前生活在这里的先民以包容开放之胸襟,融合历代移民, 成为今天的“湖南人"。 ——商人南下,殷人带来了先进的青铜铸造技术,开启了湖南的青铜文明。 ——楚人治湘,随着楚国势力的不断强大,它的统治已经扩大到湘中、湘南地区。 ——北人南迁,秦汉以来,中原动荡就会导致北人南迁,两晋之交、唐末、北宋末年,是北人南迁的三个重要时段,湖南是其重要留经地。 ——江西填湖广,元末明初和明末清初的"江西填湖广"是历史上重大移民事件。至今仍有湖南人十之八九来自江西之说。 所以,湖南的历史,就是不断接纳移民的历史。通过相互融合,促成以汉族为主体包括土家、苗、侗、瑶等56个民族和谐共处的大家庭,形成了绚烂多姿的多元文化。 洞庭鱼米乡 湖南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又有几大水系的灌溉,早在15000年前,先民便开始人工栽培水稻,从“湖广熟、天下足”逐步发展成为“湖南熟、天下足”,是名副其实的"天下粮仓"。 商周时期,湖南地区尚未归入中原王朝管辖,境内多族群居民被称为有"三苗""南蛮""荆蛮"等不同概称。 当时,北有楚国,南有百越,这里比较没有“存在感”。 秦汉时期,湖南开始纳入中原政权统一管辖。最早采用朝廷封王、地方自治,宋以后有了“宗族社会”(宗祠盛行), 鸦片战争后,岳阳、长沙开埠,湖南也开始了近代化进程。 经过一个小时的参观,脑子中最深的印象词语便是:包容接纳、鱼米之乡。 还有个疑问,曾经听说湖南方言“三里不同音,十里不着调”,不是不同音,而是彼此根本听不懂,是不是也跟移民大省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