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崇这个人的情商有多高?我举三个例子,大家就明白了。 第一个例子: 武则天登

哲昌与世界 2024-11-01 11:45:57

姚崇这个人的情商有多高?我举三个例子,大家就明白了。 第一个例子: 武则天登基前,重用周兴、来俊臣等酷吏,肃清异己,导致很多大臣含冤而死。 后来,武则天觉得这俩人的利用价值没了,就把两人搞死了。 搞死之后,她还大发感慨:哎呀呀,这俩人在的时候,好多人犯了谋逆罪,现在他们死了,却没人谋反了,咋回事啊? 这种话,谁敢接啊?大家都不敢说话,只有姚崇站出来说:有些人是因为被告发后,屈打成招才被迫承认的,这些告密的人对社会的破坏性很大。这都是告密的人和酷吏联手制造的冤假错案,现在这俩人已经死了,自然就没人敢谋反了。这一点,我敢以全家性命担保。 你看,他分明明白,这些都是武则天的旨意,但还是把锅都扣给已经死了的酷吏,既给了领导台阶下,又接上了领导的话茬、不至于冷场,还刷了自己的存在感,体现了自己的担当。 第二个例子: 姚崇有三个儿子,只有老三比较成器一些。 老大、老二给老爹惹了麻烦,被人举报结党营私、收受贿赂。姚崇立马就猜出来搞事的人是谁,因为只有那个人跟俩儿子在同一个地方当官,且跟姚崇有过节。 这个人名叫魏知古,还是因为姚崇推荐,才升职的,后来两人并居相位。魏知古觉得姚崇不够尊重自己,想要敲打一下姚崇,就从他儿子下手。 当唐玄宗问他这事儿的时候,他直接就认了,说可能是他俩儿子可能是找魏知古求官,才犯下这样的错误。 唐玄宗很不解为啥姚崇的儿子要找魏知古去求官,姚崇就说:因为魏知古的官是我举荐的啊,我俩傻儿子以为他会感恩。 这一来,俩儿子的罪过被轻轻带过,反倒坐实了魏知古不知感恩的罪名,唐玄宗说要贬黜魏知古,姚崇又赶紧说:哎呀,你这样做的话,大家都以为你是在包庇我。 唐玄宗一想,觉得这事儿也对,但还是给魏知古降了点级。 魏知古被贬后,心中抑郁难解,第二年就病逝了。 第三个例子: 姚崇在唐玄宗时期,也有政敌,这个政敌就叫张说。 他是李隆基还是太子时期的心腹,曾激烈地反对唐玄宗任命姚崇为相。姚崇想到如果这个人一直在朝中,会处处成为自己的绊脚石,就趁崴了脚,去唐玄宗面前晃荡,再不经意说破张说总是密会岐王这件事。 唐玄宗的皇位来之不易,本就很忌讳外臣与亲王来往过密的事。他连自己的亲儿子都不信任,何况是弟弟和少时心腹,于是,就找了个理由把张说贬出去了。 姚崇72岁时,感知到自己时日无多,不想自己的儿孙们受到政敌的清算,就想化解一下两家的恩怨。 然后,他就给家属留下遗言:”我死后,你们一定要请张说来给我写碑文。他一直跟我不对付,应该不想写,但好歹我们是同事,吊唁这事儿肯定得来的,那到时候,你们就把我收藏的古董摆出来给他看到,他最喜欢这些古董了。然后,你们观察他的反应,如果他看了不为所动,那你们一定要提防他的报复。如果他看了之后爱不释手,就把这些古董都送给他,再让他帮我写碑文,那他就很难拒绝了。他写好之后,你们立马给皇帝过目并迅速刻在石碑上。如果几天后他后悔了,想要讨回来,你们就说碑文已经报请皇帝批准,无法撤回了。“ 姚崇去世后,张说果然前来吊唁,姚崇的儿子们发现张说的反应果然和姚崇预料的一模一样。 张说先是接受了礼物,撰写了碑文,后来又想要回、说要修改,但此事已经木已成舟。 张说终于意识到这是姚崇的安排,承认自己聪明才智跟姚崇相差太远。 后来张说果然又回到了中央,但不好再拿姚崇的后人开刀了。 你想啊,他拿了人家的钱财,还写了那么多赞赏姚崇的话,如果日后还要算计姚家,不仅皇帝会觉得这人是小人,其他人也会绕着他走。 所以,报仇事小,毁前途事大,那就只能不找姚家的麻烦了。

0 阅读: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