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所谓的全女经济玩不下去,原因其实很简单,首先从概念开始,大部分搞全女经济的人,都搞错了方向…… 我有个朋友,前段时间跟我聊起她开了家全女健身房的事。她兴致勃勃地说:"你知道吗?现在全女经济可火了!我这家店开业一个月,已经有300多会员了。" 我听了不禁为她高兴,但同时也有些担忧。 朋友的健身房确实很有特色。粉色的墙壁,柔和的灯光,甚至连器械都是专门为女性设计的。她还请来了几位女教练,打造出一个完全女性化的空间。 但是,当我问起她的定价策略时,她有些支吾:"嗯...其实我们的价格比普通健身房要高一些。" 这让我想起了北京的全女健身连锁BeauFit,他们也是主打全女概念,开了三家门店,每家店固定会员数都超过300。 听起来很不错,对吧?但实际上,他们经历了好几轮涨价。30节课的课包从不到3000元涨到了4480元,已经超过了同行的平均水平。 我不禁问朋友:"你有没有想过,这样高的价格会不会影响到你的客源?" 朋友笑着说:"没关系,现在女性消费能力很强的。你看,根据埃森哲的数据,中国有近4亿20-60岁的女性消费者,她们每年的消费支出高达1.4万亿美元呢!这相当于德国、法国和英国的零售市场总和。" 我不得不承认,这个数字确实很惊人。但我还是有些担心:"可是,你有没有想过,这么高的消费能力,并不意味着她们愿意为'全女'这个概念买单?" 朋友似乎有些不以为然:"现在女性在各个领域的消费都在增长。京东消费及产业发展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23年4月,中国女性在书籍、教育、培训上的支出已经超过男性了。" 朋友接着说:"易车研究院的报告也显示,2023年中国女性购车823万辆,同比增长10.62%,位居全球市场第三呢!" 这些数据确实很有说服力。但我还是觉得,全女经济并不是一个可以轻易成功的模式。我想起了最近看到的一些新闻。 "你听说过南通市那家'全女友好'酒吧girls room吗?"我问朋友。 她摇了摇头。 "它只营业了13天就因为员工薪资问题暂时停业了。"我说,"还有长沙的一家全女酒店,打着'女性互助'的旗号招募无偿工作的'义工',其实是在变相压榨女性劳动力。" 朋友的表情变得有些严肃。 我继续说:"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深圳的一家女性主义书店HalfBookstore。它只存活了198天就倒闭了,平均每天只卖不到6本书。" 那么,为什么拥有如此庞大市场的全女经济却频频遭遇挫折呢?问题的关键在于,许多商家只是将"全女"当作一个噱头,而没有真正理解和满足女性消费者的需求。 他们以为只要将男性排除在外,就能吸引女性消费者,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简单。 全女经济的成功案例也确实存在。美国最大的女性健身房连锁Curves在全球开设了近4500家分店,会员人数超过400万。 Curves的成功不仅仅在于它是一个"全女"的概念,更重要的是它真正理解并满足了女性的需求。它的训练方法是专门为女性设计的,环境也是女性喜欢的。这才是全女经济应该追求的方向。 然而,全女经济模式也面临着一些现实的挑战。以滴滴为例,2021年的调查显示,在1300万注册司机中,女性只有60万。如果真的推出"女性专车"业务,很可能会面临叫车难的问题。 这说明,在某些行业中,全女经济模式可能会受到人力资源的限制。 总的来说,全女经济的失败并不是因为女性消费市场不够大,而是因为许多商家没有真正理解和满足女性消费者的需求。 全女经济不应该只是一个概念或者口号,它应该是真正理解女性需求,提供高质量服务的一种商业模式。只有这样,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站稳脚跟,实现长期可持续的发展。
女人上健身房是为了健身吗
全是女人,女人就不去了
不让凯子去,女人能去吗,没凯子的地方,女人得自己掏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