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天阖闾·万国衣冠——乾陵六十一蕃臣石像在乾陵陵园内城朱雀门(南门)外,列置有大

唐庐看 2024-11-01 19:07:14

九天阖闾·万国衣冠——乾陵六十一蕃臣石像

在乾陵陵园内城朱雀门(南门)外,列置有大量蕃臣石像,据统计,共61尊,其中东群29尊,西群32尊,分东西四列、南北八排站立。习惯上,称这些石人像为六十一蕃臣石像。

“蕃”通“番”,是我国古代汉民族对其他民族的泛称。蕃臣像皆为圆雕,与真人大小一般,均有残缺。现存者残高约在150—177厘米之间,石人多身穿圆领紧袖右衽或翻领紧袖左衽武士袍;多数腰束革带,带上或挂细长小囊,或挂蹀躞带(盘囊),或挂鱼袋;足穿靴。双手拢于腹前,作持笏状。

乾陵蕃臣群像依据其紧袖阔裾、束腰著靴的服饰和双足并立、两手前拱的姿态推测,他们应当是效法唐太宗昭陵所立的十四国君长像。《资治通鉴》卷199记载,葬唐太宗于昭陵时,高宗为再现太宗生前四夷臣服的盛况,特意将被李世民所擒服的颉利等蛮夷君长十四人琢石为像,刻名立于北司马门内。

从上述记载及残存情况看,这些蕃臣像初立时,每个人的背部都刻有其国名、族别、官职、衔爵和姓名等文字信息,可惜历经千百年来的风雨侵蚀和人为破坏。

现在,六十一蕃臣像背部文字依稀可辨者仅七尊,他们分别是:朱俱半国王斯陁勒(西群第五排北数第二人)、于阗王尉迟敬(西群第二排南数第一人)、吐火罗王子特勤羯达健(西群第四排南数第一人)、吐火罗叶护咄伽十姓大首领盐泊都督阿史那忠节(西群第五排南数第二人)、默啜使移力贪汗达干(西群第六人南数第一人)、播仙城主何伏帝延(西群第八排南数第二人)、故大可汗骠骑大将军行左卫大将军昆陵都护阿史那弥射(西群第一排北数第一人)。

关于乾陵蕃臣石像的身份以及为何将他们刻立于此,历来众说纷纭。有人认为,他们是前来参加高宗葬礼的周边各少数民族首领或特使,也有人认为他们是乾陵营建之际前来助工役的人,还有人认为他们是谒陵吊唁的客使,但最新研究认为,他们是唐王朝属下的各族官员或质宿京城的诸属国国王、王子,其中绝大多数又是被唐朝廷敕封的大将、十二卫将军,并且同时受命兼任唐安北、北庭、安西等都护府属下的地方官员和民族首领。将他们刻像立于陵园,一方面显示唐王朝的国威,另一方面也显示唐与这些民族或友邦的良好睦邻关系。

据史料记载,乾陵蕃臣石像在明代中后期就已遭到严重破坏,倒地者过半,且多已无头。至20世纪初,所有石像的头部已经全部缺失。其中原因,不得而知。有说是明代关中大地震所致,有说是被文物贩子所盗卖,还有传说是石人成妖,践踏庄稼,被当地老百姓敲掉了头。上述几种说法都没有依据,也不经推敲,难成定论。但从蕃臣像整齐划一地失去了头这一点来看,蕃臣像的毁坏固然有自然因素,但人为因素可能更多些。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