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钱学森应邀参加国宴。他手拿请柬,竟怎么也找不到自己座位。突然,有人告诉他:“你的名字,被主席划掉了!”钱学森的脸顿时涨得通红。 (消息源自:中国新闻网 2009年12月25日——《走近钱学森:紧挨毛泽东座位的“第一贵宾”》) 在 20 世纪 50 年代,钱学森这个名字在世界航空领域犹如一颗璀璨的明星,光芒万丈。他在美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学术成就,成为麻省理工学院的终身教授以及加州理工学院喷气推进中心的主任,享受着极高的声誉和优厚的待遇。然而,他的心却始终牵挂着祖国。 当时,钱学森决心回国效力,却遭到了美国政府的重重阻挠。美国政府认为他掌握了核心的导弹制造技术,不愿轻易放他离开。美国海军部次长丹尼·金布尔甚至表示:“我宁可把这个家伙枪毙了,也不让他离开美国。他知道的太多了,一个人抵得上五个师!”但钱学森归国的决心坚如磐石。 在国际社会的压力和中国政府的不懈努力下,1955 年,钱学森终于获得了回国的许可。踏上归途的他,心中满是激动与期待。 1956 年,毛主席在菊香书屋亲自接待了钱学森,这足以彰显毛主席对他的高度重视和殷切期待。在一次重要的会议上,钱学森拿着请柬准备入座时,却惊讶地发现自己的名字并未出现在座位表上。正当他满心困惑之时,毛主席竟亲自走到了他的身边。 “钱先生,您的名字没有出现在座位表上,是因为我想让您坐在我身边。”毛主席微笑着解释道。 钱学森听后,心中涌起一股暖流,连忙说道:“主席,这怎么使得。” 毛主席亲切地拉着他坐到了自己身旁,这一举动仿佛一道温暖的阳光,照亮了钱学森的心田,也深深印刻在他的记忆之中。 钱学森归国后,便全身心地投入到中国的导弹研究和航空航天事业中。他不仅普及了导弹专业知识,还为中国的航天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带领团队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让中国的航天事业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 在一次研究讨论会上,钱学森提出了一个创新的想法,团队成员们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 “钱先生,您的这个想法很有创意,但实施起来恐怕难度很大。”一位年轻的科研人员说道。 钱学森微笑着回应:“科研就是要敢于突破常规,没有难度,哪来的进步。我们要相信自己的能力,努力去尝试。” 在他的鼓励和带领下,团队最终成功实现了那项技术创新。 钱学森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为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成为了中国科学技术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事迹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为实现国家的科技强国梦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