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钱学森在研发东风2号导弹时,发现射程不够,几乎所有人都建议要多加助燃

朝子亥 2024-11-02 17:03:38

1964年,钱学森在研发东风2号导弹时,发现射程不够,几乎所有人都建议要多加助燃剂。不料,一个小伙子站起来说:“不能加,一滴都不能加!而且要减少600kg助燃剂才行。”此话一出,全场一片哗然,可钱老却立刻陷入沉思 1964年秋季,整个基地沉浸在一片紧张的气氛中,东风二号导弹接二连三的测试失败像重锤般击打在每个人心头。   这不是一次普通的技术故障,而是关系到中国航天事业未来成败的关键问题。   那段日子里,年轻工程师王永志几乎每晚都在计算和草图中度过,仿佛是为了找寻那一丝突破的可能。他观察到燃料膨胀导致的加注问题,这是一种极难发现的技术细节,但也是导致失败的关键。   经过反复的论证,他大胆地提出:减少600公斤燃料。   彼时,减少燃料无异于牺牲射程,谁会冒这个险?但在他心中,这个方案并非凭空想象,而是基于一个科学直觉和精密数据分析后的冷静决策。   消息传开后,许多人对王永志的提议表示质疑,甚至有人认为这是"胡闹"。在他们看来,减少燃料无异于削弱导弹能力,且毫无成功先例可循。   但钱学森却不这么认为。   几天后,钱学森做出了最终决策:实施王永志的方案。   王永志接到这个消息后,心中波澜涌动,却始终保持冷静。他明白,自己不只是为自己而战,而是为整个航天团队,甚至是国家的科技未来负重前行。   发射当天,团队屏息以待,最终东风二号导弹呼啸升空……   这一战,王永志一战成名,他不仅赢得了同事们的认可,也收获了钱学森的信任。钱学森亲自走向他,没有多说什么,那肯定的眼神,已足以说明一切。   此后的岁月里,王永志开始更多地参与洲际导弹、火箭工程的设计与研发。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王永志不止一次面临技术与成本、效率与安全的复杂选择,每次,他都不畏艰难,像当年在东风二号上的选择一样,始终保持对科学的信念。   当中国的航天梦逐渐变成现实,王永志开始提出更长远的"三步走"战略,他希望中国航天不仅要走得远,更要走得稳。   他相信,只有不断创新和拓展,才能将航天科技推向更高的高度。而每一个新项目中,他总会不遗余力地为年轻人创造机会,让他们在一线的实践中迅速成长。   2003年,神舟五号成功发射。   作为这一项目的领军人,王永志没有在镜头前露面,而是默默地站在团队的背后,将荣耀留给年轻一代。他深知,自己的成功得益于钱学森的提携与指导,如今他也希望把这份精神传承下去。   2024年,王永志走完了他的人生旅程。   无论是他的学生、同事,还是他曾经战斗过的基地工作者们,都在心中默默缅怀着这位曾经的领军人。   王永志的一生,用行动证明了科技进步的力量,来自对科学的信仰、对国家的忠诚,以及对年轻一代的无限信任。   他的名字,和钱学森、东风二号一起,永远刻在中国航天的辉煌史册中。   【信息来源:老院士回忆东风二号导弹研制的艰辛 2022-08-06 21:46·央视新闻】

2 阅读:11433
评论列表
  • 2024-11-03 01:10

    国士无双

  • 2024-11-06 09:51

    致敬最伟大的科学家!

  • 2024-11-06 17:49

    为国家为人民做出重大贡献的杰出科学家,人民永远铭记你丰功伟绩。

  • 2024-11-03 19:15

    中国的安全都是你们建立的,致敬

  • 学士 17
    2024-11-04 16:04

    能参加东风2号发射后讨论的年轻人最起码27岁,2007年已经过去43年了此时应该70岁了!

  • 2024-11-03 12:11

    有幸生活在巨匠的翅膀下。网红们呢?去老院士故居和工作战斗过的地方打卡蹭热度了吗?

  • 2024-11-06 12:50

    我辈青年,何惧一战!

  • 2024-11-04 16:05

    去世应该90多了!

  • 2024-11-06 08:47

    05年王老住院,送过一次饭[微笑],那时候啥也不懂。

  • 2024-11-05 22:52

    感谢有您

  • 2024-11-09 00:26

    致敬最可爱的人[玫瑰][玫瑰][玫瑰]

  • jzz 2
    2024-11-07 23:12

    后来成了卫星工程的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