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11月,新四军电报科长叛变,我军尚未察觉。不久,日军收到叛徒绝密电报,

鹏天玩转旅游 2024-11-02 19:25:13

1942年11月,新四军电报科长叛变,我军尚未察觉。不久,日军收到叛徒绝密电报,内容竟然是粟裕、谭震林、叶飞、王必成、陶勇等新四军高级将领秘密开会的地点、参会名单、行程路线。 施亚夫出生于1915年的江苏南通,早在十几岁时便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随后成为一名年轻的共产党员。 在地下工作中,他表现出色,但1931年因叛徒出卖而被捕,最终在艰难的营救中逃出监狱。 此后,施亚夫巧妙地潜入国民党第十七路军,成为一名士兵。 凭借出众的能力,他在军中迅速升迁,为营救被捕的同志提供了重要情报。 然而,一个被捕的地下党员在特务手中忍受了两天的折磨,最终透露了施亚夫的身份。 抓捕的那天,施亚夫还未察觉到危险来临,便被几名士兵绑住,蒙上眼睛,直接扔进了车厢。 漫长的等待与黑暗之后,他被带到了这座阴森的监狱,求救无门。 在监狱中,施亚夫经历了严酷的刑讯。 在第三天的审讯中,他遍体鳞伤,已经无法站立,只能被绑在刑具架上。 面对两个特务的威逼,他始终保持着沉默。 特务一边说,一边用鞭子抽打着他。 施亚夫牙关紧咬,毫不妥协。特务们的耐心渐渐耗尽,愈加用力地抽打他,施亚夫感到自己的身体已接近极限。 但就在这绝望的时刻,外面突然传来日本飞机轰炸的警报声。 “轰”的一声,炸弹准确无误地击中监狱的高墙,震耳欲聋的轰鸣声中,施亚夫听到监狱内传来一阵逃跑的欢呼声。 他的心中燃起一丝希望,趁着混乱,他挣脱了绳索,踉踉跄跄地朝外跑去。 天无绝人之路,施亚夫在生死关头再次逃离了魔爪。回到家乡后,他迅速与党组织取得了联系,开始在当地组织起一支队伍。 这段时间,他得到了老朋友的劝说,提出投降汪伪政府的想法。 他经过深思熟虑,向党组织申请同意后,决定潜伏到汪伪政府内部,继续为党传递情报。 施亚夫的投诚并非出于背叛,而是为了更好地为党工作。 他在汪伪政府中迅速建立起与高层的联系,凭借自己带来的队伍和丰富的情报,逐渐成为核心领导层的一员。 他能够轻松参加由小林信男主持的会议,获取第一手情报。 1942年冬季,南坎会议在苏中军区悄然召开,参会的主要指挥员包括粟裕、谭震林、王必成和叶飞等人。 会议的目的在于制定针对日本下一阶段清乡行动的作战策略,增强新四军各部队之间的联系。 这样的级别和保密性使得会议的参与者必须小心翼翼,除了指战员和随行的警卫员,只有负责联络的通讯科人员知晓具体安排。 会议期间,粟裕和其他指战员从不同方向赶来,沿着僻静的小道,避免了日军和伪军的监视。 他们在一所平房中顺利聚集,经过两个小时的讨论,大家很快便达成了一项可行的联动策略。 然而,正当会议进入尾声,谭震林开始分批次退场时,突发的情况打破了原本的平静。 粟裕是最后一个离开的。 就在他准备离开时,一个警卫员急匆匆地闯了进来,手中拎着一盒老炮牌香烟,毫不犹豫地递给了他。 这个信号令粟裕心中一紧,意识到可能出现了内鬼。他立即下令所有电台进入静默状态,并迅速指示骑兵追赶其他首长。 在此紧急情况下,粟裕选择了镇定。他决定暂时不急于离开,而是利用这个机会来给敌人一个教训。 骑兵们的迅速行动确保了各位首长的安全,他们巧妙改变了行进路线,成功避开了日军的追捕,顺利返回驻地。 与此同时,粟裕则在南坎内心中盘算着反制措施。 他让特科负责人周林严密监视所有电台的动态,等待敌人露出马脚。 随着日落西山,会议的指战员们陆续返回,粟裕感到一阵疲惫,正打算稍作休息,周林突然推门进来。 “粟指挥,发现了一个奇怪的信号。”周林低声说道,神情凝重。“经过鉴别,这个信号来自电讯科,似乎是密码。” “对方耐心不够,看来他们开始急了。”粟裕的心情稍稍放松,随即询问,“发信的是谁?” “电讯科科长,他承认是被日本女特工色诱,被迫发信。”周林的语气中透露出一丝不安。 经过短暂的沉思,粟裕做出了果断的决策:“这个人留下来恐怕会对我们潜伏的同志造成威胁,移交军事法庭处理。” 随着粟裕和警卫员的离开,日军在此次行动中两度失利,内鬼的存在让他们的情报工作遭遇了重创。 日军特高课的领导人小林信男对此感到愤怒,他开始对当天参会的人员进行严密筛查,最终将怀疑的目光投向了施亚夫。 施亚夫早已成为敌人关注的目标。 特高课以各种借口将他逮捕,尽管施亚夫坚决否认与任何共产党有联系,但在监禁期间,他经历了长达三个月的严酷审讯,依然没有找到足够的证据来定罪他。 最终,施亚夫在李士群的施压下被释放,继续潜伏在汪伪政府内部。 尽管经历了重重险境,他依然能够在动荡的环境中生存下来,继续为党的事业服务。 随着时间的推移,汪伪政权逐渐走向崩溃。 施亚夫原本计划趁机倒戈到蒋介石当局,但中央考虑到他的安全,决定让他以“归顺”的名义率队回到苏区。 施亚夫最终回归了正常的生活,并继续为党和国家的建设贡献力量。

0 阅读: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