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恩施土司城 恩施土司城始建于1998年,2002年正式对外开放,是湖北恩施

开心的 2024-11-03 08:51:12

探访恩施土司城 恩施土司城始建于1998年,2002年正式对外开放,是湖北恩施州土家族、苗族、侗族三个主要少数民族的传统建筑,也是全国唯一一座规模最大、工程最宏伟、风格最独特、景观最靓丽的土司文化标志性工程。 走近恩施土司城,迎面一座赫然高耸的土司城门楼。土司城门楼也称土司朝门或看楼,是显示土司威仪和功德的纪念性建筑。古色古香,飞檐峭壁,雄伟壮观, "恩施土司城"五个金色大字在阳光照射下熠熠生辉。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命名并题写"恩施土司城"。门楼前还有一枚大型石刻土司印章,这是古代土司权力的象征。 走进恩施土司城,门楼背面写有"墨卫楼"三字,实际上土司城就是"墨卫楼",是费孝通先生提出命名并题写"恩施土司城",也是无数游客在此打卡的地方。 在距离土司城门楼300米的左山坡上,有一座廪君庙,我随游客大军进去参访,发现供奉的是巴人及其后裔土家族崇尚的民族英雄廪君。相传廪君是生活在长阳武洛钟离山的巴姓人之子,名叫巴务相。钟离山上有赤黑二穴,分别住着巴、樊、覃、相、郑五姓人家。巴姓住在赤穴,其余四姓住在黑穴。蛮荒之初,没有头领。于是五姓人氏商定以投剑于石穴,投中者尊为头领。经比试,唯巴姓之子巴务相一剑投中,其余四姓皆未投中。 四姓不服气,再次约定乘坐土船游于江中,土船不沉的立为头领。比试结果,又是巴务相乘坐的土船不沉,其余四姓的土船下水即沉。四姓至此认为这是天意,于是推举巴务相作头领,统领巴人。巴务相胸怀大志,带领巴人开疆拓土,在中国西南,沿长江上游建立巴国,使巴国子民安居乐业、繁衍生息,巴国延续近千年。后人建廪君庙,纪念巴国创始人、民族英雄廪君。 继续往前走300米,便是九进堂,只见门口两边各坐着2个阴间监察官,两只眼睛象灯笼一样瞪着游客,让人毛骨悚然。九进堂随山而建,错落有致,房屋古色古香、飞檐峭壁,象迷宫一样,极具民族特色。 九进堂是整个恩施土司城的核心部分,由333根柱子、333个石柱础、330道门、90余个窗、数千块雕花木窗、上千根檩子、上万根椽木组合而成。进深99.99米、宽33米,总建筑面积3999平方米,是目前国内罕见的纯榫卯相接的木结构建筑。举目望去,亭台楼角、层檐飞爪,高低上下,错落有致,显出雄奇、巍峨和富丽堂皇。 在九进堂,上午或者下午,都有男女对山歌,歌声豪迈、动听,诉说着土家族苗族儿女美丽的爱情故事;还有土家族特色的婚嫁等节目演出,游客人山人海,熙熙攘攘,热闹非凡,也是游客打卡人数最多的地方,让人流连忘返。 走出九进堂,往右山走,山路崎岖,蜿蜒,爬上恩施土司城墙的最高处是钟楼,一座三层的亭塔式建筑,底层为城墙,中层为城楼,顶层为亭。亭内悬一口重达3000余斤的大铜钟,钟上铸有999字铭文。在古代,一般庙宇设有晨钟和暮鼓,不知道土司城为什么也设有钟楼和鼓楼。 恩施地区土司制度起源于元代,止于清雍正十三年(1935年),历经元、明、清三朝,历时450余年。土司作为地方统治者,在恩施地区留下了丰富的历史遗迹和文化遗产。然而,随着改土归流政策的实施,土司制度逐渐消失,许多土司遗迹也随之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中。 2009年1月23日,恩施州恩施土司城景区被国家旅游局评选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老河口孙金福2024年9月21日于湖北建始县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