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广州一家医院ICU外,一位66岁的老人蜷缩在角落,直打哆嗦。他在这儿

曹乃谦聊古今吧 2024-11-03 11:19:43

2023年,广州一家医院ICU外,一位66岁的老人蜷缩在角落,直打哆嗦。他在这儿守了整整一周,又冷又饿。这老人的儿子在广州一个工地上突然脑出血,生死未卜。手术费要15万,ICU每天还得近万块,这可把这穷苦农家给愁坏了。不过,一个医生的好心举动,让这伤心事有了意想不到的转机。 老人刘文(化名)哭得眼睛都肿了,还是死盯着ICU的门,生怕错过儿子的半点消息。一周前,那个坏消息来得突然,把他平静的日子搅得天翻地覆。 刘东(化名)是家里唯一能挣钱的,老婆常年卧床,小儿子还在上学,全靠他在广州工地上打工养家。 接到医院电话那会儿,刘文觉得天都塌了。他来不及跟家里人说再见,随便塞了几件衣服和点干粮,就踏上了去广州的路。 坐在去广州的绿皮火车上,刘文心里揪得慌,一个劲儿地在心里念叨:儿啊,你可千万要挺住啊! 到了医院,刘文已经累得不行了。医生说,刘东暂时保住了命,但后面的治疗费用不少。看到ICU门口贴的收费标准,刘文只觉得眼前一黑。 手术费15万,ICU每天近万块,对一个穷农家来说,这简直是天文数字。 "能不能先救人?"刘文哀求道,声音里满是绝望和无助。医生叹了口气,说医院已经尽力了,但后面的治疗费用少不了。刘文心里清楚,没钱的话,儿子随时可能被放弃治疗。 就这样,刘文开始了他的守候。他不敢离开医院,怕错过儿子的任何消息。白天,他坐在ICU门口的长凳上,晚上就在医院附近的公园长凳上凑合。他一天只吃两顿,就靠着从家里带来的干粮填肚子。 冷飕飕的夜里,刘文紧裹着那件旧棉袄,还是挡不住刺骨的寒意。他因为长期吃不好,身子骨瘦得厉害,脸上的皱纹好像又深了不少。 但他的眼神还是坚定的,那是个做父亲的对儿子的牵挂和不肯放弃的希望。 一天晚上,ICU的李辉主任下班时注意到了这个孤零零的老人。他走过去问:"大爷,您怎么又在这儿?干嘛不找个地方好好休息休息?" 刘文抬头,眼里含着泪。"医生啊,我哪敢休息啊?里头躺的是我儿子啊!他要是有个三长两短,我们全家可咋整啊?" 听完刘文的遭遇,李辉心里震惊不已。他忽然明白了,眼前这老人的故事,就是千千万万个中国底层家庭的写照。一场突如其来的病,就能把一个家庭推到悬崖边上。 李辉下定决心要帮这个可怜的老人。他马上联系了医院领导,给刘东申请了部分医疗费减免。他还安排刘文在值班室休息,保证老人至少能吃饱睡暖。李辉知道,光靠医院的力量是不够的。 他决定发动身边的人,寻求更多帮助。他在朋友圈发了刘文的故事,呼吁大家伸出援手。这个朋友圈就像扔进平静水面的一颗小石子,激起了一圈又一圈的水花。 很快,越来越多的人被这个故事感动了,纷纷来帮忙。医院食堂的负责人主动说要给刘文免费供应三餐,一些医护人员自发组织捐款。 当地的慈善组织知道这事后,立马发起了募捐,短短几天就筹到了7万块钱。 这场爱心接力好像没完没了。越来越多的好心人来到医院,给刘文送衣服、送吃的、送日用品。有人甚至主动说要帮刘东承担部分医疗费。看着源源不断涌来的爱心,刘文老泪纵横。 他怎么也没想到,在这个陌生的城市里,会有这么多不认识的人来帮忙。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刘东的病情慢慢好转了。经过差不多一个月的治疗,他终于脱离了生命危险,转到了普通病房。 刘文第一次被允许进病房看儿子时,他紧紧握住儿子的手,眼泪哗地就流下来了。那一刻,所有的辛酸苦楚都变成了重逢的喜悦。 当地政府也插手了,协调相关部门给刘家提供更多帮助。他们承诺要完善医疗救助机制,加强对农民工群体的保障。 虽说刘东已经出院了,但他还得长期康复治疗。不过,刘文心里已经充满了希望。他知道,有这么多人关心和支持,他们一家肯定能熬过这个难关。 这个发生在广州的故事,不光是一个家庭的悲欢离合,更是整个社会的缩影。它告诉我们,在遇到困难时,人间还是有真情的。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 刘文和刘东的故事虽然有了温暖的转机,但它也让我们看到了我国医疗保障体系和社会救助机制中存在的问题。 对于千千万万个像刘文这样的农村家庭来说,一场大病就可能让整个家庭陷入绝境。这不仅是个人的不幸,更是整个社会需要一起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刘文和刘东的故事提醒我们还有很多事要做,让我们一起努力,建设一个更公平、更有保障的社会,让每个人在生病时都不再无助。 你认为我们的社会还需要在哪些地方做得更好,才能更好地保护像刘文这样的弱势群体?欢迎在评论区说说你的想法和建议。 信源:封面新闻 2023-10-26

0 阅读:407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