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山东的一名男子在自家院子里亲手种植的葡萄成熟了,于是便酿成了葡萄酒给亲戚朋友们喝,但却没成想,正因这个举动,导致自己被罚了60000元钱,200多斤的葡萄酒也被没收了! 这位男子名叫李大叔(化名),今年52岁,家住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李大叔从小就喜欢种植葡萄,退休后更是把自家院子改造成了一个小型葡萄园。 他种的葡萄品种多样,有巨峰、玫瑰香、红宝石等,每到秋天,院子里就挂满了紫色、红色的葡萄串,煞是好看。 李大叔不仅自己吃,还经常送给邻居和亲戚朋友们品尝。大家都说李大叔种的葡萄特别甜,吃起来比市面上卖的还要好吃。 去年秋天,李大叔突发奇想,想尝试自己酿酒。他在网上查了些资料,买了酿酒工具,开始了自己的"酿酒大业"。 经过几个月的发酵和储存,今年春天,李大叔的第一批自酿葡萄酒终于大功告成。他兴冲冲地邀请亲朋好友来家里品尝,大家都赞不绝口,说李大叔酿的酒比外面卖的还要香醇。 李大叔听了很高兴,就把剩下的酒装进了小瓶子,准备送给更多的朋友尝尝。 哪知道,就在李大叔准备把酒送出去的时候,当地工商部门接到了举报。有人举报李大叔私自酿酒并向他人销售。 工商执法人员来到李大叔家里进行调查,发现他家里确实存有大量自酿葡萄酒,总共有200多斤。 李大叔解释说,这些酒都是自己种的葡萄酿的,只是想送给亲朋好友尝尝,并没有销售的打算。可是执法人员告诉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和《酒类流通管理办法》的规定,个人酿造的酒类产品只能供自己和家人饮用,不得对外销售或赠送。李大叔的行为已经触犯了法律。 李大叔这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他没想到自己一片好意,却犯了法。执法人员对李大叔的行为进行了处罚,除了没收200多斤葡萄酒外,还对他处以了6万元的罚款。 这个处罚结果一出,立即在当地引起了热议。很多人觉得处罚太重了,认为李大叔只是出于好意送酒给朋友,并没有营利的目的,处罚60000元太过分了。 也有人说,法律就是法律,不能因为是善意就不遵守,李大叔的行为确实违反了规定。 李大叔的遭遇很快在网上传开,引发了广泛讨论。有网友说:"这哪是法律,这分明是在坑老百姓的钱。种自己的葡萄,酿自己的酒,送给亲朋好友喝,哪里有错了?" 也有网友表示理解执法部门的做法:"虽然处罚是重了点,可是法律就是这么规定的。要是人人都自己酿酒送人,那市面上的酒还怎么卖?而且自酿的酒也没有经过检测,万一出了问题谁负责?" 还有网友指出,这件事反映出了我国现行法律法规与民间习俗之间的矛盾。在中国,自古以来就有自酿美酒、与亲朋好友分享的传统。很多人家里都有自己酿的米酒、果酒,逢年过节拿出来招待客人。 这种传统在农村地区更为普遍。如果严格执行现行法律,那岂不是要把这些传统都禁止了? 对于这起事件,当地政府也作出了回应。他们表示,执法人员是依法行政,但也会考虑实际情况,从轻处罚。 最终,在考虑到李大叔是初犯、并无主观恶意的情况下,决定对他的罚款金额进行了减免,从原来的6万元降到了1万元。 这个结果虽然让李大叔松了一口气,但他的遭遇仍然让很多人感到不平。有法律专家指出,现行的酒类管理法规主要是针对商业行为制定的,对于个人自酿自饮的情况考虑不够周全。 建议在未来的法律修订中,应该对个人自酿酒的行为作出更明确、更合理的规定,既要保证食品安全,又要尊重民间传统,保护群众的正当权益。 这件事也给大家敲响了警钟。很多人可能像李大叔一样,不知道自己的某些行为已经触犯了法律。 专家建议,相关部门应该加强法律知识的普及,让老百姓更好地了解法律,避免无意中违法。同时,执法部门在执法过程中也要更加人性化,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不能一刀切。 李大叔的遭遇虽然波折,但也让更多人关注到了这个问题。希望通过这次事件,能够推动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让法律更加符合实际情况,更好地保护群众利益。 同时,也提醒大家要增强法律意识,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遵纪守法。 可转过头想想,法律也不是白定的。自酿的酒没经过检测,万一出了问题谁负责?而且要是大家都自己酿酒送人,那酒厂还不得关门?税收也会受影响。 所以说,这事儿也不能完全归咎于执法人员。 还有就是,咱老百姓也得多了解点法律知识。像李大叔这样,啥也不懂就自己干,容易出事。政府也应该多宣传,让大家知道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 大家觉得呢?欢迎留言讨论,说说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