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白崇禧的二女儿白先慧,听说大陆正在拍摄电影《血战台儿庄》,久埋在心底的一个愿望又涌了出来,那就是回家乡桂林看看。
1986年的夏天,白先慧听到一个消息:大陆正在拍摄一部关于台儿庄战役的电影,名字叫《血战台儿庄》。她的心一下子被这个消息攫住了。
台儿庄战役,这场让无数人热血沸腾的战斗,曾是她父亲白崇禧军事生涯中的一段光辉岁月。
白先慧心中充满了情感,她想象着电影里父亲在战场上英勇的样子,仿佛看到了那一幕幕硝烟弥漫的战斗场景。这部电影触动了她心底深埋的家乡记忆和对父亲的怀念。
在异国他乡生活多年,她一直有个心愿,就是回到桂林,去探望阔别已久的家乡,替父亲看一眼这片土地。然而,父亲的特殊身份让她内心充满疑虑。
1949年,白崇禧跟随蒋介石去了台湾,彼时的两岸关系剑拔弩张,台湾当局封锁了所有大陆的消息,她只能通过零星的渠道了解故土的变化。
对于白先慧来说,这次《血战台儿庄》的上映不仅仅是一部电影,更是一个信号。
她感到,大陆似乎已经不再避讳父亲的名字,甚至开始肯定他在抗日战争中的功绩。这个发现让她心生希望,她想:是不是也可以趁此机会回乡看看呢?
但她的计划一说出口,朋友们却纷纷摇头,极力劝她不要去冒险。
“你父亲的身份太特殊,大陆会接受你吗?万一被抓怎么办?”大家的担忧让白先慧心生犹豫。但思乡的情绪越来越浓厚,她反复思量后,心中坚定地想道:“不论多难,我都要试一试。”
于是,她启程了。这一路,她小心翼翼,先从美国飞到香港,再从香港入境,生怕被人认出来。
到达桂林后,她并没有选择住宾馆,而是悄悄来到李宗仁夫人李秀文家中。
李宗仁是父亲的挚友,两人曾共同带领桂系军队抗日,李夫人也是她在大陆唯一能信任的人。
李秀文看到多年未见的白先慧,不禁热泪盈眶,热情地招待她。
白先慧却有些惶恐不安,小心翼翼地嘱咐李秀文:“千万别告诉别人我的身份,不然我可能会有麻烦。”李秀文宽慰她:“别担心,尽管在这里安心住下。”
几天的相处让白先慧逐渐放松下来,她开始想要走出房门,去看看熟悉的桂林。心中的不安逐渐消散,她决定“冒险”一回。
于是,白先慧走在桂林的大街小巷,寻找着儿时的记忆。她看到曾经住过的老宅,看到了记忆中那片青翠的山水,仿佛一切都没变。
随身携带的相机此时成了她的心灵寄托,她把每一个熟悉的角落都拍下来,想要带回台湾,让家人看看家乡的模样。
然而,游览结束后的结账环节,却让白先慧心头一紧。
当她来到旅馆前台准备结账时,前台工作人员微笑着对她说:“白女士,您的费用已经免了。”
白先慧惊讶地问:“你怎么知道我是谁?”前台工作人员笑着解释道:“我们知道您是白崇禧将军的女儿。”
白先慧一时语塞,眼眶不禁湿润。她自以为这次归乡之行是秘密进行的,谁知她的身份早已被大家知晓。
桂林人民并没有因为父亲的特殊身份而疏远她,反而给予了她最大的包容和温暖。
带着一丝感动和不舍,白先慧收拾好行李,带着装满桂林泥土和石头的袋子,准备返回台湾。
她在机场托运行李时,工作人员微笑着问她:“这是什么?”白先慧回答:“这是家乡的土和石头,想带回去给我父亲,让他也能感受到家乡的味道。”
工作人员听后,没有收她的托运费,温情地说:“思乡之物,不收费用。”白先慧微微一怔,问道:“你也知道我是谁?”工作人员点头微笑道:“当然知道,欢迎您再来。”
白先慧听后心头一暖,深深体会到这片故土从未忘记过她的父亲。
她带着这些土壤返回台湾,将它们撒在父亲的墓前。这个小小的举动,是她替父亲完成的遗愿,是让他“回家”最好的方式。
白先慧的归乡之旅不仅仅是一段个人的旅程,更是两岸关系缓和背景下无数游子的心声。
随着两岸政策逐渐开放,中美建交,《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两岸之间的交流也日渐增加,越来越多的台湾同胞选择踏上回乡之路。
1987年,白先慧的弟弟白先勇也来到了大陆,在复旦大学以访问学者的身份讲学,开始了他与大陆的联系。历史的尘埃逐渐落定,两岸人民心中的隔阂也在悄然消解。
对于白先慧来说,这趟回乡之旅是对家族历史的追溯,是对父亲荣耀的缅怀。而对于两岸同胞而言,她的回归象征着曾经的对立逐渐被理解和包容取代,亲情依旧将两岸紧紧相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