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 年 9 月 4 日,甘肃省的张掖地区正在开展批斗大会,会场上一位84岁的老人由于拒不交代所谓的“罪行”遭到小将们的毒打。一顿拳打脚踢后,谁也不知道老人在什么时候早已死去。 在小将们看来他们只是打死了一个“顽固分子”,却不知道被打死的老人,曾经为革命做出过多大的贡献。 刘芳自幼聪慧但不幸早年丧父。 通过一位介绍人的帮助,刘芳来到商号开始了三年的学徒生活。 学成归来后,他没有选择继续为人打工,而是选择了自主创业。 在商海中打拼,刘芳主要经营皮货生意。 他以张掖为中心,收购当地的驼毛、羊毛、羊皮、牛皮以及高值商品如鹿茸和麝香,然后驼运到远及包头、绥远、承德、北平、天津以及青海、宁夏、新疆等地销售。 随后他又从这些地方购回丝绸、布匹、茶叶、瓷器、药材及糖果等商品,回到张掖销售。 经过近二十年的努力,到1919年,刘芳已拥有了白银数万两、60峰骆驼和80间房产。 刘芳更是位热心的慈善家。 他设立了“积善堂”,专门管理用于慈善的资金。 每到年节,他在张掖鼓楼及主要街道设点,为贫困人群分发食品和衣物。 在日常生活中,他对困难家庭的婚丧嫁娶也总是慷慨解囊,提供优惠。 此外,刘芳还资助建设了张掖东乡和南乡的36座大车桥,其中包括重修的大满渠、齐家渠、小满渠和花儿黑城渠等桥梁。 1945年,刘芳捐资创办了古佛寺小学,这所学校后来发展成为张掖西关小学。 中国解放后,他积极响应政府号召,支持土改和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他将自己的祖坟地中大部分土地及物资捐献给了政府。 1953年,他还放弃了26,500公斤粮食的债权,认购了1.5亿元的公债。 在1954至1958年间,刘芳将自己的两家商号“馥兴泰”和“长兴泰”折价归公,捐出了家中的大部分积蓄。 支持建设张掖城的国营电影院、七一剧场、大众剧社以及建陇面粉厂等重大工程。 他还是一位文物收藏爱好者,解放后,将家中的珍贵文物捐献给甘肃省博物馈和张掖县博物馆。 此外,在1926年,马麒军阀为了装备自己的部队,强令伪县长刘广熊征集商户白布。 对此,刘芳将其新运来的白布秘密藏匿。 这件事因内部告密而使他短暂入狱。 到了民国26年,当红军在高台与倪家营的战斗中遭遇重挫,数百名红军士兵被囚禁并受尽折磨时,刘芳毫不犹豫地援助他们。 他利用巨额金钱贿赂国民党韩起功的副官,秘密提供了大量物资给被困的红军。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尽管日寇提出高价收购羊毛和羊皮,刘芳因爱国心切,断然拒绝,并将其贮藏。 解放战争时期,,他不仅为前线的解放军提供了大量的食物和燃料,而且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他积极参与并推动社会各项建设。 特别是在抗美援朝期间,刘芳慷慨解囊,捐献巨额资金及物资支持前线,其捐赠规模在全省名列前茅。 然而,刘芳的晚年却被动荡时期所困扰。 1966年,他被错误地指控和迫害,最终在非人道的对待中丧生。 幸运的是,在1978年的政治风波平息后,刘芳的名誉得到了恢复。 此外,他还与张大千有着一段鲜为人知的缘分。 在1941年,张大千在敦煌壁画临摹。 张大千与其家人和近二十名团队成员,包括其学生和几位蕃僧,前往敦煌。 敦煌的遥远和环境恶劣为张大千的临摹工作带来了无数困难。 河西走廊的自然条件极其严苛,沙漠戈壁遍布。 然而,即便在这样的条件下,他的团队在敦煌莫高窟持续工作,进行了大量的壁画临摹。 在这一时期,张大千的经济压力极大。 为了支持庞大的物资和人员费用,张大千不得不四处筹措资金。 他曾远赴青海热贡地区,邀请当地的藏族喇嘛画师到敦煌制作颜料和画布。 此外,他还雇佣了大量当地民工来协助临摹工作。 这些费用加上日常生活开销,让张大千负债累累。 在此背景下,刘芳利用自己的商业网络大力支持张大千的临摹项目。 他还通过自己的驼队网络,为张大千的团队输送了大量必需的生活和艺术用品。 为了表达感谢,张大千多次亲自为刘芳创作书画作品。 这些作品后来成为了刘芳收藏中的珍品,并为张掖市三缘博物馆所永久珍藏。 参考文献:[1]马涛.张大千敦煌壁画女性形象研究[J].艺术百家,2015,31(A02):135-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