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台湾老兵携妻女回家看望原配妻子,谁料原配妻子在看到他后,竟然直接打开大门,一句话让老兵心沉了下来。 最初,蔡国栋名叫蔡保光,是家中唯一的男孩,身边还有一个姐姐和两个妹妹。尽管家境拮据,父母却对他寄予厚望,认为教育是改变命运的关键。 从小,蔡国栋便被视为家中的“独苗”,父母倾尽全力供他上学。 蔡国栋在学校里表现出色,努力学习,希望能成为一名大学生,以此报答父母的辛劳。 1934年,蔡国栋的父母为他安排了一桩婚事,要求他娶邻村的女孩刘金娥。面对包办婚姻的压力,蔡国栋感到愤怒与无奈。 在经过激烈的争吵后,蔡国栋最终妥协,迎娶了刘金娥。尽管这段婚姻的开始并不理想,蔡国栋的父母承诺继续供他读书,成为他最大的安慰。 刘金娥虽然没有受过教育,但她温柔体贴,默默支持着这个家庭。然而蔡国栋与她之间几乎没有沟通,他将大部分时间都投入在书本中,几乎将刘金娥视为一个保姆,而不是伴侣。 随着时间的推移,蔡国栋的父母开始催促两人要孩子,但蔡国栋对此却表现得漠不关心。他渴望通过学习改变命运,而不是被家庭的期望所束缚。 1937年,蔡国栋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国立中央大学,主修国文专业。这个消息让家人欣喜不已,刘金娥也感到无比骄傲,但她不知如何表达这种情感。在分别之际,蔡国栋简单地叮嘱父母保重身体,然后兴奋地踏上了前往南京的旅途。 不久后,随着日本侵华战争的加剧,蔡国栋和全校师生被迫迁往重庆。在这里,他以出色的学业完成了学业,但他的人生轨迹却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变化。 他决定投笔从戎,成为一名空军,投身于国家的抗战事业。在此期间,他与家人的联系逐渐中断,甚至连刘金娥的存在也被他抛诸脑后。 1948年,蔡国栋在部队中邂逅了一位知识女性,两人很快坠入爱河,并步入婚姻的殿堂。在这段新关系中,蔡国栋从未提及自己的原配妻子刘金娥。 事实上,他在大学期间就已将名字改为蔡国栋,连家乡的人也因无法追踪到他的行踪而认为他已经死去。 虽然蔡国栋内心深处对刘金娥心存愧疚,但他一直未能面对这一切。 新婚不久,蔡国栋曾计划请假回乡,既想看看年迈的父母,又希望能够面对刘金娥,将自己的情况说清楚。 然而,命运的安排让他未能实现这一愿望。 就在他整理行李准备离开部队时,接到了调往台湾的命令。他带着新婚妻子,踏上了新的征程,却未能回到故乡。 在台湾,他与新妻子共同生活,逐渐适应了新的环境,而刘金娥在家乡却依然默默等待着丈夫的归来。 在台湾的生活中,蔡国栋与妻子共同迎来了三个孩子的出生。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将全部精力投入到抚育子女上,试图用忙碌来麻痹自己对故乡的思念。 1979年,女儿蔡怡前往美国读书,期间结识了不少朋友,并托他们帮忙打听父亲老家的消息。不久后,她收到了来自聊城的信件。 当蔡怡打开信封,看到信的内容时,震惊不已:父亲竟在年轻时结过婚,原配妻子刘金娥一直在老家等待着他的归来。 蔡怡陷入了深深的纠结,她担心母亲得知真相后会受到巨大的打击,同时又不愿父亲失去与家人的联系。 于是,她决定首先询问蔡国栋,父亲在得知事情被揭露后,眼泪夺眶而出,愧疚地承认了这一切。 经过一段时间,蔡国栋的妻子最终也得知了这件事,得知自己被欺骗多年后,她感到无比心痛,几乎晕厥。 但是,蔡国栋得知父母健在,姐姐和妹妹已经嫁人,唯一坚守在家乡的就是刘金娥。心中的愧疚与思乡之情交织在一起,蔡国栋希望能尽快回到家乡,然而当时的局势使得他无法实现这一愿望。直到1987年,台湾宣布开放探亲,蔡国栋终于看到了归乡的机会。 蔡国栋立刻申请了探亲,妻子得知后心情复杂。她既想回去探望家乡,却又不知如何面对蔡国栋的原配妻子。经过子女的劝说与蔡国栋的保证,妻子最终决定陪同他返回山东聊城。 然而,归乡后迎接他们的却只有蔡国栋的小妹妹,因父母和姐姐在最近几年相继去世,家中只剩下小妹妹守着。 蔡国栋得知刘金娥病重去世,临终前将自己缝在棉袄里的钱送给了小妹妹。 刘金娥的一生无儿无女,由小妹妹的家人帮忙料理后事,小妹妹决定将她葬在蔡国栋的父母坟旁,象征着对她的认可。 蔡国栋在得知这一消息后,痛哭不已,反复地说着“对不起”,并自责道:“我真的以为你早就改嫁了。” 2007年,蔡国栋的女儿蔡怡和两个兄弟一起回到大陆祭祖,首先向爷爷奶奶磕头,随后又去到刘金娥的坟前,郑重其事地磕头并称呼她为“大妈”,以此承认刘金娥的身份,向她致以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