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乌军能在22年打出反击,23年和24年却如此被动?说穿了就是乌克兰的热血良家子都死完了,“贼配军”战斗意志差,没法逆风硬顶,稍微承压就会崩溃,从而导致乌军战线崩溃。 这段时间看电视剧《上甘岭》,那种残酷的战场环境极其考验一支部队的精神意志。其实,现实远比电视剧画面残忍。美军轰炸地表阵地,看得到的是炮火把石头树木碾成粉末,漫天飞舞,画面没表现出来的是残肢、断臂、脑袋、肠子以及满地碎肉。 1959年,美国拍摄过一部关于朝鲜战争的电影——《猪排山》。“猪排山”并非地名,而是一个比喻。就是山上的石头被炸成粉末,人体被炸成碎肉,搅和在一起就凝结成了一层覆盖地表的石粉肉酱,有点类似于猪排。 为了拍摄《猪排山》,剧组还采访了美国参战老兵。但几乎所有美国老兵都没提“志愿军”三个字,为啥?因为他们害怕那支军队,只要提起它,他们就会恐惧得浑身发抖,牙齿打颤,肌肉就会无法自控。 不客气的说,当时的美国建国170多年,美军也打过无数胜仗。但经此一役,美军把军魂得丢在朝鲜半岛了。 2005年,时任美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来访,执意要看解放军第39军,为啥?因为志愿军入朝第一战就是云山战役,39军硬刚美军王牌骑一师。最终39军重创美骑一师,消灭和俘虏美军约1840余人,缴获4架飞机,击落3架飞机…… 1950年11月1日爆发的云山战役,是中美军队历史以来首次交锋,美国战史将那天形容为“充满了悲观和错误的一天。”拉姆斯菲尔德之所以执意要看第39军,是因为他刚参军入伍时,那些参加过朝鲜战争的老兵曾将志愿军称为“东方死神”。 朝鲜战争之后,“东方死神”就一直萦绕着美军,成为美军挥之不去的梦魇,一道跨不过去的坎。1962年,得知中印开战时,麦克阿瑟的评价是:“尼赫鲁疯了!” 之所以聊志愿军和美军,一是想说人是打胜仗的关键,但并非谁都可以成为合格的士兵。二是想说战争从来都是残酷的,只有没真正经历过战争的人才会憧憬战争,甚至鼓吹战争,动辄喊打喊杀,视战争为儿戏。 不客气的说,乌克兰今天的苦难是乌克兰百姓自找的,并非完全是两国管理层的责任。从唯物史观看,历史是由人民创造的,统治者只是被挟裹着一步步往前走而已。 所以,从根子上说,是乌克兰民众想打这场战争。因为他们觉得只要有美西方帮忙,他们可以快速打败俄罗斯。 如果知道这场战争会打成持久战,会让无数人丧命,家破人亡,他们肯定不会唆使政治人物在俄与欧美之间左右横跳,肆意践踏俄罗斯的底线。 俄乌战争打到现在,乌克兰男人虽然没打光,但那些愿意上战场拼命,且有能力成为合格士兵的乌克兰男人已经打光了。 并非所有乌克兰男人都能成为合格的战士,也不是所有人都愿意被宏大叙事感召,愿意为国赴死。那些身体不好的,智力不高的,学习能力差的,反应迟钝的,意志薄弱的……都不可能成为合格战士,即便被督战队强压着上战场,充其量炮灰而已。 2022年,乌军有很多战斗力极强的优秀士兵,所以,他们在2022年9月打出了哈尔科夫大反攻,11月又打出了赫尔松反攻,甚至一度打得俄军丢盔弃甲。 但几轮征兵过后,乌克兰的热血良家子就基本被征完了,也死完了。死在了马里乌波尔,死在了伊久姆和红利曼、死在了巴赫穆特、死在了库尔斯克……北约再怎么给钱给装备,但给不了良家子。 打到最后,乌军差不多全是兵痞子、兵油子,一打就比赛逃跑。只要看下现在的乌东前线就知道,跑得快的能活,俄军专打那些英勇抵抗的突出部,力求最大限度消灭乌军有生力量。 “人”始终是打胜仗的关键,而敢赴国难的良家子在任何国家都是宝贵资源。打死一个良家子容易,但培养一个至少需要20年,而且需要良好的教育环境和社会价值观。 否则,培养出来的就是精致利己主义者,就是那种“月薪三千,乌克兰关我屁事”的群体,试问能指望这些“贼配军”为前线蹲坑打硬仗吗? 在B站up主“峰哥亡命天涯”最新乌克兰系列纪录片中,就讲了乌克兰抓壮丁。25岁以上非关键岗位,走在路上就会被抓壮丁。消防、水利和医院等关键岗位,需要单位开证明。学生不征,但一毕业就征。 现在,基辅本地男女比例为2:8左右,因为不强征外国男性,所以马路上的男人大部分都是外国人,而乌克兰女人则大多从事风俗产业。很多乌克兰青年男性为了逃兵役,要么家里蹲,要么就掏钱打点…… 真的太丧了,但他们的思想配得上他们的苦难,这是他们应得的,总统是他们选的,仗是他们要打的,权责一致,才是真正的历史唯物主义。 其实,作为个体的乌克兰人,很多人都不想上战场,更不想去死。但作为整体的乌克兰,他们又想打这场战争,但却希望别人替他们去死,死道友不死贫道。问题是天底下哪有这样的好事,你特么自己闯的祸,凭啥拿别人的生命去买单? 所以,自己约的炮,把命赔进去也得打完,既然祈祷风雨,那就必须承受泥泞!
惹事生非代价!
本世纪最悲催的国家非乌克兰莫属了,这个国家真的要打光一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