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屈服了吗?自2020年起,中国对稀土出口实施了严格管控,这一举措让长期依赖中国资源的美国陷入困境,越南给了他们当头一棒…… 信源:南方周末2024-04-16氢能源汽车会成为“未来大趋势”吗? 稀土,这听起来平平无奇的玩意儿,如今却成了国际舞台上炙手可热的“香饽饽”。 不起眼的“土”,却并非平凡之物。它是诸多尖端科技制品及精良武器装备的基石,其重要性与石油相提并论。 一场静悄悄的稀土争夺战已然拉开序幕。首先谈谈美国,这位科技巨擘,对稀土的渴求量极为庞大。 无论是电动汽车还是氢动力汽车,哪一个离得开稀土的怀抱? 尤其氢能领域,想要将氢气稳妥地储存,就离不开那些特别的金属化合物,而稀土在这些材料中占据了核心地位。 讽刺的是,美国自己的土地下其实蕴藏着丰富的稀土资源,早在1949年加利福尼亚便探明了占全球13%的500万吨储量。 尽管如此,美国却迟迟未进行开采,借口“战略储备”。 真实的理由,众人已心照不宣:其一是美国的稀土精炼技术尚不敌中国;其二是出于经济考虑,觉得从中国进口更为合算。 中国地大物博,稀土资源尤其丰富,无论是储藏量还是产出量均位列世界前茅,产出更是占据了大半市场。 早年间,为了促进经济成长,中国的稀土出口价格低廉,几乎到了“白菜价”的地步,最低时仅五美元一公斤。美国见此情形,如同捡到宝般,立即展开了大规模的购入行动。 这些高纯度稀土被美国应用于众多科技密集型产业,尤其是军事领域。 例如那个名头响亮的F-35战斗机,其内部构造便使用了大量由中国生产的稀土磁铁。 读到这儿,你或许会疑惑,中国干嘛如此低价销售稀土?其实,这背后蕴含了深远的策略。 那时中国正值发展初期,急需资金与技术,通过稀土出口正好能够换取这些所需。 借助稀土出口,中国在国际市场中扩大了影响力,这在当时来看,也是一种战略布局。 但是好景不长,随着时间来到2010年,中国逐渐认识到稀土资源的战略价值,开始逐步紧缩出口策略,执行配额制度。 到了2020年,监管变得更加严密,使得美国突然之间面临“供不应求”的局面。 稀土的短缺,对美国诸多高科技产业及军事计划构成了不小的挑战。美国自然不会坐以待毙,于是将目光投向了越南。越南的稀土储藏量同样可观,约占全球的18.3%。 越南在稀土提纯领域的技术实在难以称道,仍旧延用老旧的酸浸法,只能实现70%的提炼率。当中国已经能达到99.999%的超高纯度时,两者之间可谓差距巨大。 美国对稀土纯度要求极高,使用越南的稀土产品,质量难以达标,一旦出问题,责任谁来负? 当越南这条供应链显露难题时,美国变得焦虑不安,与此同时,越南向中国伸出了友谊之手,盼望中国能分享更先进的稀土提纯技术。 面对越南的请求,中国并未断然拒绝,而是从战略角度思考。 从长远角度看,自然资源有限,而技术却可持续发展。 若能援助越南在稀土提纯技术上取得进步,不仅能减轻国际社会对中国稀土出口的顾虑,同时也能加强区域经济合作,何尝不是一件好事?当然,任何技术合作都应基于互利共赢的原则。 中国在稀土提纯技术上的合作定会留一手,因为这是中国竞争力的核心所在。最终的合作成效,将取决于双方的沟通与博弈。 稀土产业的复杂性,远超我们想象,它不仅仅是资源的交易,更体现了国家间的力量角逐。 美国对中国在稀土领域的优势感到不安,试图摆脱对中国的依赖,但成效甚微。 中国商务部最近更新了禁止与限制出口的技术清单,新增了稀土加工技术一项。 这引起了西方媒体的广泛关注与指责,称中国进行技术封锁,中国对稀土技术出口的限制早已有之,此次仅为常规性更新。 西方媒体的反应,与其说是对技术流失的担忧,不如说是一种嫉妒心态。 《华尔街日报》的一篇文章就指出,中国在稀土磁铁供应链上拥有显著优势,而美国甚至没有一家能大规模分离稀土元素的企业。 西方国家企图建立不依赖中国的稀土供应链,简直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 全球大约有三分之二的稀土是由中国开采的,全球约85%的稀土矿石在中国加工,全球90%以上的稀土磁铁亦在中国生产。 西方国家试图在稀土领域摆脱中国,结果只能是自身供应链的破碎和成本的剧增。 这场稀土争夺的背后,其实是科技实力的较量。 中国在稀土行业里的地位,短时间内是很难被赶超的。 西方国家与其费尽心思搞“脱钩”,不如脚踏实地发展自己的技术。 解决稀土问题,还是得大家携手合作,这样才能找到最好的办法。 稀土的故事还在继续,未来会如何发展,我们拭目以待。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中国在稀土领域的地位,将会越来越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