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海外的华人是天然的人类学家

吉娜有颗四叶草 2024-11-04 12:41:21
今天和一位在莱顿大学读人类学硕士的新朋友聊了一个小时,她说的这句话一直盘旋在我的脑子里:生活在不同文化中,生活在海外的人,是天然的人类学家。 这位新朋友本身的经历就非常有意思:在欧洲出生长大,接受的欧洲基础教育,北美top大学读了哲学本科,现在读人类学研究生,说多门语言,中文词汇量极其丰富和高级,人很谦和有逻辑,表达清晰坚定,我们是因为她做“田野调查”而结识,采访结束后我好奇问了她4个问题: 1️⃣关于她自己选择人类学作为研究方向的动机。 我孤陋寡闻之前都不知道还有人类学这样的专业😅这个比较私人先不展开了。 2️⃣我们非学术研究的普通人,如果对跨文化、人类行为等包罗万象的人类学感兴趣,她有什么建议? 她提及人类学家一般都会在结束一个课题的研究后,出书来记录。如果大家感兴趣,我们可以请她分享个书单。印象中比较出名的是《倒霉的人类学家》 3️⃣她自己的身份认同是什么? 中国人,即使会多门语言,中文依然是母语:源于家庭的教育和影响,虽然出生长大在欧洲,她自己从小的娱乐的方式都是阅读中文书籍、看中文的电视剧等等。 4️⃣在经历多种文化三个大洲的教育后,她和什么样的人更connected? 她的回答让我挺意外和惊喜,我以为她会说和她类似境遇的二代移民,她说:女性,女性是一种命运共同体,不是可以克服的局限,而是一种境遇。 我以前也写过海外移民的“融入”话题,贴在图片里了。如果你也对跨文化交流、女性成长、探索荷兰生活的可能性感兴趣,不妨关注一下 感谢阅读!感谢际遇:)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