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1950年毛泽民的妻子朱旦华带着儿子毛远新去看望毛泽民的结发妻子王淑兰时拍下

鹏天玩转旅游 2024-11-04 19:03:31

这是1950年毛泽民的妻子朱旦华带着儿子毛远新去看望毛泽民的结发妻子王淑兰时拍下的影像照片。 王淑兰是个勤快巴交的媳妇。每天一大早,她总是第一个起床,生火做饭,打理家务。喂好鸡鸭,扫净院子,她便开始准备全家人的早饭。 公婆年事已高,丈夫忙于田间地头的活计,操持家中大小事务的重担,几乎全落在了王淑兰一个人肩上。 到了1917年冬季,在湖南第一师范求学的毛泽东回到家中。他白天忙着给亲朋好友宣讲共产主义思想,晚上则与弟弟毛泽民促膝长谈到深夜。 王淑兰起初还有些不以为然,嘴里嘟囔着"搞共产要杀头的"这类在当时很是常见的言论。 毛泽东听了却不以为忤,语气坚定地回答道:"杀头我也要搞共产!" 这番话让王淑兰如遭雷击,她的思想观念开始动摇了,渐渐地,一股革命的热血也在王淑兰心头涌动。 1925年,毛泽东与妻子杨开慧回乡开展农民运动,王淑兰积极参与其中,革命觉悟也随之提高。 就在这时,毛泽民匆匆赶回家,对王淑兰说:"淑兰,我要出远门了,生死未卜。你带好孩子,不必再等我。" 王淑兰虽万般不舍,却也无力阻拦。 随着时间的推移,王淑兰成为了韶山妇女联合会中颇具号召力的领头人物。她带领当地妇女们惩奸除恶、解放女性,她率先冲进素来禁止女性踏足的祠堂,与男人们同桌痛饮,打破了千百年来女子不得进祠堂吃酒席的陈规陋俗。 1926年,王淑兰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不久后,王淑兰因革命活动被捕入狱。在狱中的一年多时间里,尽管屡遭审讯,饱受折磨,但王淑兰始终咬紧牙关,没有暴露自己的真实身份和与毛氏兄弟的关系。 1930年7月,红军攻克长沙,王淑兰重获自由。不幸的是,好友罗醒却壮烈牺牲。 王淑兰悲痛之余,却也不忘两人的约定。她收养了罗醒的骨肉,改名"毛华初",视如己出。 之后一段时间,王淑兰带着孩子四处寻找党组织,期间吃尽了苦头。 1931年,她千里迢迢来到上海寻找毛泽民,却扑了个空。 无奈之下,只得领着一众孩子返回湖南老家。尽管处境艰难,但王淑兰从未放弃过与党组织取得联系的努力。 终于,在1935年,饱经风霜的王淑兰回到了阔别已久的韶山。 两年后,随着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开启,王淑兰也得以重新加入地下党组织。 1938年,王淑兰将孩子们托人送往延安,自己则只身前往湖南,继续为党工作。 一次,组织上为了掩护身份,让她和另一名同志范卓义假扮夫妻,在桂阳建立地下交通站。 王淑兰闻言当即就要拒绝:"那怎么行,我是毛家媳妇啊!" 在同志们的再三劝说下,她才勉强答应,但也"约法三章":工作任务坚决完成,假扮夫妻也得按组织规定来,但假戏真做则绝无可能。 此后三年间,两人工作默契,相敬如宾,为党的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 1950年,王淑兰刚刚完成了艰巨的革命任务,正准备回到丈夫的身边,却得到了一个晴天霹雳般的消息:丈夫毛泽民早在1943年就已经为国捐躯了! 多年来家人对此事只字不提,连同乡兄长毛泽东也选择了隐瞒。巨大的悲痛令王淑兰一度晕厥。 从晕厥中醒来,王淑兰强忍悲伤前往江西探望患病的女儿。心事重重的她从南昌给远在北京的毛主席写了一封信。不久,毛泽东便亲笔回信,邀请王淑兰携女儿女婿来京。 初到北京,毛泽东便在中南海亲切接见了这位嫂子。 王淑兰满怀感恩,从随身的包裹中取出一只质朴无盖的杯子赠予毛泽东。素来重情谊、尚俭朴的毛泽东见此礼轻情意重,欣然笑纳。 几个月后,韶山来的王淑兰动身返乡。临行前她专程拜访了沈绍华,这位故兄弟毛新梅的遗孀对能有机会进京看望儿子期盼已久。见王淑兰欲返,沈绍华便请求结伴同行。 是日,沈绍华、王淑兰与帅孟奇的表弟李恩普在湘潭汇合,三人一同踏上了北上的列车。抵京后,王淑兰没有惊动中央,而是与二人低调地入住招待所。 次日清晨,王淑兰神秘兮兮地告诉李恩普昨夜接到"大哥"来电,要自己候车前往,大约三天后才能回来。李恩普虽好奇却也没有多问。 三日后,王淑兰带着两件崭新的皮大衣回到了招待所。原来这是"大哥"的厚礼。 李恩普再也按捺不住好奇心,追问道:"大姐,您口中的'大哥'究竟是谁啊?"王淑兰淡然一笑:"还能有谁,不就是毛润之,咱们的毛主席吗。" 说罢眼眶微红,喃喃自语道:"只可惜,我和泽民大哥阔别已久,如今更是阴阳两隔了。" 原来,王淑兰此番进京就是为向毛主席打听丈夫下落。历经几次追问,毛泽东方才说出真相。 次年1951年,王淑兰的儿媳韩瑾行为治疗支气管扩张病来到北京,王淑兰不远千里前来照料。出院后婆媳俩同住招待所,临别时一同给毛主席去了封信。 直至1964年仲夏,王淑兰在长沙与世长辞。最后的归宿选在了毛泽东故居对面的青山之上,从此与这位乡亲、战友、手足长眠于斯。纵使阴阳相隔,但昔日并肩战斗、生死与共的情谊已化为永恒。

0 阅读:293
评论列表
  • 2024-11-04 19:51

    为了新中国,主席家付出太多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