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一个突如其来的举报,让一位70岁老人陷入了风口浪尖,据说他偷偷藏有两支手枪,当民警找到他时,情况却出乎意料,老人微微一笑,淡淡说道:“你们可以看看,但没有资格带走。”这句话背后隐藏着怎样的不为人知的秘密? (信息来源:2022-04-20 南阳政法 —— 山东老汉持双枪拒绝上交,政府收缴时,老人说:粟裕和廖容标送的) 故事要从1938年说起,那一年,13岁的滕西远失去了双亲,生活的重担压在这个瘦小的少年身上。 为了活命,他加入了八路军莱东县大队,成了一名抗日战士。 彼时的中国,内忧外患,民不聊生,滕西远的家乡山东更是深受其害,日寇的铁蹄践踏着这片土地,百姓流离失所,哀鸿遍野。 滕西远目睹了这一切,心中燃起了熊熊怒火,他渴望用自己的力量驱逐侵略者,保卫家园。 在县大队里,滕西远刻苦训练,他明白,只有掌握了过硬的本领,才能在战场上生存下来,才能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 由于身材瘦小,他被战友们戏称为“滕黑子”,这个绰号也伴随了他一生。 一次偶然的机会,滕西远和两名战友发现了一个落单的日军士兵,他们没有丝毫犹豫,果断出手,用匕首结束了敌人的性命。 这把匕首,也成为了滕西远一生的珍宝,它象征着滕西远战斗生涯的开始,也象征着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抗战精神。 1940年,滕西远所在的部队参加了著名的杨家横战斗。 这场战役对稳固鲁中抗日根据地非常重要。 战斗打得非常激烈,双方都损失惨重。 在战斗的关键时刻,滕西远发现敌人的旗手正在指挥部队前进,他明白旗手的重要性,于是果断开枪,击毙了敌军旗手。 敌人的指挥系统被打乱,阵脚大乱,最终被我军击溃。 在这场战斗中,滕西远立了大功,还得到了一把匣子枪作为奖赏。 这把枪,是滕西远军功的象征,也代表着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取得的伟大胜利。 抗日战争结束后,中国并没有迎来真正的和平,反而爆发了国共内战。 滕西远又上了战场,这次他当上了炮兵连长。 1947年,在南麻战役中,滕西远和一名战友在巡逻时意外发现了两百多人的敌军加强营。 面对敌众我寡的局面,滕西远没有退缩,他冷静分析形势,制定了大胆的计划。 他先用手榴弹和枪声制造混乱,然后虚张声势,谎称敌军已被包围。 敌军不知虚实,不敢轻举妄动,最终被赶来的我军全歼。 这次行动,滕西远再次荣立一等功,并获得了时任华中野战军司令员粟裕将军赠送的一把匣子枪。 这把枪,不仅是滕西远个人荣誉的象征,更是对他机智勇敢的褒奖。 新中国成立后,滕西远本以为可以过上平静的生活,但朝鲜战争的爆发让他再次披上战袍。 1950年,他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奔赴朝鲜战场。 在朝鲜的冰天雪地里,滕西远和战友们面对强大的敌人,克服了各种难以想象的困难,顽强战斗。 炒面就雪,成为了他们日常的饮食,但他们没有抱怨,没有退缩,他们只有一个信念:保家卫国。 1953年,在一次战斗中,滕西远冒着生命危险,炸毁了一辆敌军坦克,再次荣立一等功。 这次战斗,滕西远差点付出生命的代价,但他没有后悔,因为他知道,自己是在为国家,为人民而战。 朝鲜战争结束后,滕西远转业回到家乡,他先后在多个部门工作,始终保持着军人的本色,兢兢业业,为家乡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尽管脱下了军装,但他从未忘记自己的军人身份,他时刻准备着,只要国家需要,他依然可以拿起枪,为国家,为人民而战。 1996年,国家开始全面收缴民间枪支。 警方接到线索,说滕西远家里藏着两把枪。 民警上门调查,滕西远没有隐瞒,主动出示了这两把枪以及部队颁发的持枪证。 民警核实了滕西远的身份和持枪证的真实性后,对这位老兵表示了敬意,并依法允许他继续持有这两把具有特殊意义的枪支。 这两把匣子枪,一把来自抗日烽火,一把来自解放战场,它们见证了滕西远戎马倥偬的一生,也见证了中国革命的峥嵘岁月。 这些荣誉不仅代表了滕西远个人的成就,也展现了中国人民顽强抗争、勇敢战斗的精神。 它们静静地躺在滕西远老人的柜子里,无声地诉说着一个老兵的传奇,也激励着后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滕西远,一个普通的中国士兵,他的故事,是中国千千万万革命战士的缩影。 他们为了国家的自由和民族的解放,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书写了一段段英雄的故事。 他们的精神会一直鼓舞我们前行。 老兵不死,只是凋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