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女汉奸李香兰被判处死刑。谁料行刑前,她突然解开了胸前的衣服,从中掏出了一张皱巴巴的纸条递给了法官。法官眉头紧皱地看完纸条,后来竟然将她无罪释放了。 1937年,一个名叫山口淑子的女孩来到了中国东北的长春。她出生在辽宁省的北烟台,父亲是日本汉学家山口文雄,母亲是日本女性。 山口淑子从小在中国各地生活,她精通日语和中文,穿和服也穿旗袍。 在北京求学期间,她还认了国民党高官李际春做干爹,取了个中国名字叫李香兰。 另一个"干爹"潘毓桂则给她起名"潘淑华",她还以潘家养女的身份在北平上学。在这些人的影响下,李香兰逐渐形成了一种混杂的文化认同。 1937年,由伪满洲国和日本满铁合资的"满洲映画协会"(简称满映)在长春成立,次年在北平设立分支。 满映的目的是通过电影等娱乐形式,对中国人进行奴化宣传。日本投入巨资扶持满映,希望它能制造出麻醉人心的"甜蜜毒药"。 满映需要一个代言人,既能宣扬大日本帝国,又不会引起中国人的反感。 李香兰很快进入他们的视线。她出生成长在中国,是个时尚的新女性,但骨子里却是日本人,背后还有亲日派大佬撑腰,简直是完美人选。 满映把她招致麾下,包装她的形象,隐瞒她的日本身份,让她以纯粹的中国人面目出道。 李香兰的身份认同其实很模糊。她虽然会说日语,但更习惯说中文;她虽然穿和服,但更多时候是穿旗袍。 她能感同身受中国同胞遭受的苦难,比如平顶山惨案给她留下了挥之不去的梦魇。 但在家人和亲日派的影响下,她又难免沾染了殖民主义思想,认同日本在中国推行的所谓法律和秩序。 在满映期间,李香兰主演了不少丑化抗日力量、美化日本侵略的影片。这些电影歪曲历史,混淆是非,宣传效果却出奇的好。 很多中国人不明就里,把李香兰当成民族偶像来崇拜,殊不知她的背后是日本的殖民机器在操纵。 日本帝国主义打着"亚洲新秩序"的幌子,利用中国人的亲情乡愁网罗汉奸,利用艺术娱乐的花哨外表掩盖侵略实质,把毒药裹上糖衣哄骗国人吞服。 李香兰就是这场骗局的关键棋子,她的形象迷惑了无数中国民众,让他们误以为投靠日本才是出路。 1940年,抗日战争正处于胶着状态。尽管中国军民持续抵抗,日军的侵略攻势依然凶猛。 在南京、河北、东北等地,日军的暴行逐渐曝光,中国普通民众开始看清日本虚伪的宣传面目。 就在此时,满映公司推出了一部名为《上海之夜》的电影,企图包装成被侵占地区的中国人与日本人重归于好的故事。 片中,由李香兰饰演的中国女孩在战争中失去双亲和家园,还被日本流氓纠缠。 幸运的是,她被一位善良的日本男子搭救,带回豪华酒店悉心照料。起初,李香兰的角色因家国仇恨,不愿接受日本人的好意。 然而在男主角的"点化"下,她幡然醒悟,最终对这位日本恩人产生了深深的爱意。 对于饱受日本侵略蹂躏的中国观众来说,这样一个故事简直是天方夜谭,《上海之夜》上映后立即在全国引发了轩然大波。 愤怒的民众将矛头指向了片中扮演中国女孩的李香兰,她成了众矢之的。 李香兰并不知道,自己只是满映公司的一枚棋子,一个精心打造的"工具人"。 在她出演的电影里,她总是扮演差不多的角色:先是对日本人充满仇恨,继而在对方的"感化"下幡然醒悟,最终对日本人心存感激、甚至萌生爱意。 通过李香兰清纯无害的外表和精湛的演技,这些电影将侵略美化得天衣无缝,大批观众在潜移默化中被洗脑,对日本侵略者产生了同情,甚至认为侵略"合情合理"。 李香兰的名气与日俱增,拥有了大批粉丝。她似乎没有意识到自己也成了日本文化侵略的帮凶。直到《上海之夜》上映后引发的巨大争议,她才开始意识到,事情好像哪里不对劲。 满映公司也开始重新审视李香兰的价值。1942年,满映还特意安排她出演了由上海电影精英主导的《万世流芳》,自己则仅仅负责投资、发行,以及将李香兰塞进剧组。 李香兰在新东家,依然以中国人的身份拍电影、出唱片。因为只有当她是一个中国人时,她对日本的"善意"才有宣传价值,才能被日本人利用,为侵略行为粉饰太平。 李香兰其实早已看穿这一切,但作为一个"工具人",她无力改变自己的命运,只能如履薄冰地生活。 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中国开始清算日本在华的侵略罪行。李 香兰很快就以"汉奸罪"被捕入狱。 绝望中,好友柳芭给了李香兰一个主意:只要证明自己不是中国人,就可以逃脱"汉奸罪"的指控。 柳芭前往北京,取回了李香兰作为日本人"山口淑子"的出生证明。 就这样,李香兰逃过了一劫。1946年,她被遣返回日本。 2014年9月7日,这个曾经麻醉人心、蒙蔽世人,最后又幡然醒悟的"夜来香",带着满心的愧疚与懊悔,悄然离开了这个世界,享年94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