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纪实# 见过不少企业家,搞教育企业的人也认识不少,但这位很特别,让人难忘。 他是一个“八〇后”,我见他是在山里。他说,几年前他十分迷茫的时候,来到这山里。山里一位十分传奇的古稀老人收留了他,他便在这里“闭关”,并且把公司本部也移到这里。老人靠年轻时发的财把这荒山买下来,苦习书法并好收藏,这山便成了老人生活的寄托。而“八〇后”的到来似乎让老人看到了什么,反正自己有三个儿子,还认这“八〇后”为义子。几年过去,“八〇后”生意弄得挺红火,可为人处事越来越与他人不同。 接我从机场到山里的是一个小伙子司机和一个部门经理姑娘。经理很细心,特意为我安排了一个新疆馆子。我们边吃边聊,越聊越近乎。姑娘说,“我生下来就没见过爸,跟着妈长大,可我一点没觉得比别人少什么。大学毕业后创业不顺,偶然遇到了某总(即“八〇后”),他待人特好,从来不为难我,对其他人也都是这样儿。”她边说边指着旁边小伙子说,“他父母离异,父亲又病故,初中没毕业就辍学了。经人介绍在某总公司后,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像变了个人儿,最近又和我们公司大学生谈了恋爱。”“是她主动的。”小伙子颇有点自豪地说,“我们老总人好,我跟他好几年了,长见识。”女经理接过话说,“他还不断稀释自己的股份,我们公司七八个骨干都有股份……” 和他们俩的聊天,更增加了我想见这位“山里老板”的迫切心情。 第二天工作交流会,“八〇后”老板出现了。他相貌平平,说话也没有什么客套。而我依旧在工作结束后,提出一串问题,就是那种让一般人感觉不那么舒服的问题。小老板却照单全收并且提出了一个让我很惊讶的问题。奇怪的是,只有我发言时接了他的问题并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他显然很高兴,晚上我们又共餐,并且还喝了点儿,还畅叙了一晚上。 吃饭自然要聊天儿。陪客中一女聊起自己嫁入豪门却不甘被养,离婚后迷惘时候巧遇“八〇后”,“这里充满爱的温暖”,于是来到公司;另一位来自安徽,说与老板干活儿特别享受,不累;“怎么不累?天天憋在山里琢磨着产品,不弄出来,好像愧得慌”,那位从小没叫过爸的接过话说…… 你来我往的,餐叙氛围越发的好。我问“八〇后”现在白用这个山吗?他说,“不白用,每年大约要支出300万元日常维护。我还请附近村里几位低保的来这儿清洁卫生和一般管理,也让他们有些进项。”“八〇后”双手举杯敬我后接着说,“几天前老先生把他的三个儿子和我叫到一起说,他感觉自己不好,一旦倒下一定是倒在写字桌上(老先生酷喜书法,据说会七种字体),你们一定要请他(“八〇后”)来抱我到床上,我才能闭眼……” 不知怎的,那一刻我眼睛有些湿润,半天说不出话来。我知道善并不能解决所有人生,但人生也不能一点善都没有呀。对苦难和不幸我们往往十分无力,然而尽可能释放出一些善意,会减轻苦难与不幸。那是比太阳还亮的光芒,那是人性之光…… 我记住了这座山,以及那微胖,有些慈眉善目的“八〇后”。(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