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警察从陈慧敏的家中搜查出两支手枪,二百发子弹,就在警察要将陈慧敏带走的时候,妻子吴国英站了出来,说: “警官,你们弄错了,这些东西不是我丈夫的,这些是我的东西,是我藏起来的。”这句话一出不仅在场的警察们惊呆了,就连陈慧敏自己都惊呆了。 陈惠敏出生在新界的普通客家家庭,他的父亲是航海员,母亲是传统的家庭主妇。这样的背景,与未来的黑帮生涯显得格格不入。他自幼便对武术情有独钟,学习“谭家三展拳”,加上对西洋拳击的钻研,使他早早具备了强健的体魄和顽强的意志。 陈惠敏在16岁时结束了学业,步入社会。他并未选择一条平坦的道路,而是因仰慕街头的江湖义气,加入了“14K”帮会。这个组织,历史上以其庞大的成员和复杂的组织结构而闻名。 在那时的香港,帮派的影响力无处不在,甚至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17岁时,他报考警察,虽然年纪未够,却并未放弃,转而进入惩教署,成为一名狱吏。 香港在60、70年代,帮会与社会的联系紧密复杂,警察与帮派的界限模糊不清。正如陈惠敏后来所说:“在那个时代,没有人可以做清官。”贪污与权力斗争是常态,收黑钱不仅是生存策略,还是在组织中提升地位的必经之路。陈惠敏敏锐地抓住这一趋势,在加入警察队伍后迅速涉足扫毒组,虽然其中暗藏风险,但短时间内获得的利益无可比拟。 尖沙咀的海防道一带,是白粉交易的重镇。小巷中的白粉档口公开贩卖,成群的“道友”在后巷吸毒,然后走到路边摊喝上一碗牛什粉。警署就在几百米外,却成为了象征性的存在。警察对这片区域视而不见,因为“派片”早已在黑暗中换了手。 这段时间里,陈惠敏的名声和地位迅速提高。他的经历从执法者转为游走在黑白两道之间的人物,既有警员的经验,又拥有帮会的根基,使得他在两方势力中游刃有余。那时,权力的交易并不罕见。 为了获取警察的“许可”,赌档和白粉档的经营者会使用各种手段,比如买中奖的马票送给高层,令贪污收入合法化。陈惠敏熟谙其中规则,迅速在江湖中立足。 1967年,警队察觉了陈惠敏与帮会的关系,决定清除“内患”。被迫退役的他并未因此低头,反而全面投入到14K的事务中。这一年成为了他人生的重要分水岭。为了在帮会内“响朵”,陈惠敏参与了无数次的帮派斗争,从小规模的巷战到精心策划的大型冲突。这样的历练,使他在帮会内部迅速崭露头角。 帮会的组织结构错综复杂,每个帮派都有自己的山头与传统。14K,被称作“洪发山”,在香港和世界各地都有分部。而新义安、“和胜和”则分别代表了“太平山”和“水房”的势力。 每个名字背后都有其来历,如“水房”的称呼源于早年“安乐汽水”厂的工人聚集,后来形成帮派。这些帮会中,龙头大哥的推选制度各有不同:14K以元老制为基础,而新义安则采取世袭,和胜和每三年举行一次选举。 陈惠敏的威望不仅限于帮会内部,他因其义气被红、黑、白三道的人士所尊敬。他的声望,使他成为婚宴和各类场合中的常客。尽管他的帮会背景常被人提起,他仍能坦然面对。在一次深圳的婚宴中,陈惠敏作为14K代表前去祝贺,却被疑为黑帮聚会,遭遇公安的严查。 这场高调的行动中,350名特警出动,数百名宾客被拘捕。陈惠敏虽无涉毒行为,仍不得不接受DNA和尿检。这件事在媒体上闹得沸沸扬扬,甚至让他不得不更换电话号码以避免骚扰。 作为帮会元老,他不再轻易收门生,这也是地位和年纪使然。陈惠敏坦言,自己所收的门生如今都已是年过五十的中年人。曾几何时,他严格挑选自己的手下,不仅要求能干,还看重外表。这种对形象的重视,使得14K在一定程度上有了“俊男”帮派的外号。 陈惠敏在1970年和1971年连续获得东南亚拳击赛的冠军,此时李小龙去世后,电影业急需真正的武术高手,陈惠敏因此被选中进入电影界。他的第一部电影《血爱》给他带来了第一笔可观的收入。 在1983年,陈惠敏因其在电影《杀入爱情街》中的表现获得了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主角提名,虽然没有获奖,但此片显著提升了他在电影界的地位。电影事业并未使他坐享其成,相反,他的名声引起了日本黑帮山口组的注意。1980年代,山口组在与敌对帮派的战争中急需武器,陈惠敏因此被托付去夏威夷购买枪械,最终因此被捕。 陈惠敏的个人生活同样充满戏剧性。他与妻子的关系始于他向她家的夜总会收取保护费。尽管外界对他们的婚姻不看好,他们的关系却异常稳固,共同经历了多次风波,包括妻子因其涉及的案件被监禁。妻子在狱中的表现异常出色,频繁更换工种,这在囚犯中非常罕见,这一切都因为她是陈惠敏的妻子,这种“皇冠牌”身份为她带来了特别的待遇。 陈惠敏的生活方式和事业焦点也发生了转变。他曾经是尖沙咀的黑社会大佬,控制着整条街的夜总会和其他生意。但随着法律的严格执行和社会环境的改变,他逐渐退出了这一行业。他后来投资于红酒业,成立了Palinda红酒公司,利用自己的社会关系和影响力在市场上取得成功。
陈讲义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