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台湾飞行员黄植诚驾驶着最先进的飞机向大陆投诚,却被后座飞行员察觉,危机一触即发,黄植诚说:“你要是不愿意跟我回大陆,那就跳伞吧。” 1981年8月8日,福州机场的雷达捕捉到一个不速之客:一架未经识别、快速逼近的战斗机。 机场立刻进入一级戒备,所有待起飞航班都被按下暂停键,所有目光都聚焦在这个突如其来的“入侵者”身上。 这架飞机,正是由台湾空军少校黄植诚驾驶的F5-F型战斗机,一架价值550万美金的“空中利器”。 这不只是简单的逃离,更像是精心安排的回归,是一个游子对故乡的深深思念。 黄植诚,一个出生在台湾的广西人后代,他的家族故事,浓缩了那个时代无数家庭的悲欢离合。 父亲曾是国民党空军军官,随着国民党败退台湾,年幼的黄植诚也跟随家人迁居宝岛,从此,海峡成了他与故乡之间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 黄植诚四岁就失去了爸爸,这让他特别想继承爸爸的遗志,成为一名出色的飞行员。 在耳濡目染下,飞行梦在他幼小的心灵中扎根,也埋下了他对祖国大陆的深深向往。 台湾的成长经历,并没有冲淡他对大陆的眷恋。 相反,母亲对故乡的回忆,如同涓涓细流,滋养着黄植诚对大陆的好奇和渴望。 母亲口中那片广袤的土地,那些素未谋面的亲人,在他心中勾勒出一个模糊真实的“家乡”。 而台湾空军内部的种种乱象,更像是一根根刺,扎在他心中,让他对这个“家”愈发失望。 贪污腐败、勾心斗角,这些与他心中“精忠报国”的理想背道而驰,也让他对回归大陆的念头愈发强烈。 黄植诚心里总是惦记着回妈妈的故乡看看亲戚,这个念头一直萦绕在他心头。 他知道,大陆并非他想象中的“落后之地”,而是一个充满生机和希望的国度,一个对人才求贤若渴的国家。 这让他更加坚定了回归的决心。 然而,回归之路并非坦途。为了防止飞行员“跑路”,台湾方面设了不少障碍。 单人训练改为双人,飞机油量被严格控制,台湾海峡附近更是布满了雷达和巡逻机。 这些,黄植诚都了然于心。他没有退缩,反而更加小心地制定了计划。他来回算了好几遍油量和航程,寻找最佳的降落点。 最终,他选择了福州机场一个既靠近台湾、又能避开导弹拦截的理想之地。 1981年8月8日,一个看似普通的训练日,却注定要载入史册。 黄植诚像往常一样来到训练场,但他心中早已波澜万丈。 他选择了一架最新型的F5型战机,这架代表着台湾空军最高水平的战机,是他送给祖国的“见面礼”。 他以“练习仪表飞行”为由,让学员许秋麟坐在后座,并要求他盖上暗舱罩。飞机升空后,黄植诚灵活调整方向,径直飞向大陆。 许秋麟凭借丰富经验,很快发现了不对劲,拉开暗舱罩后,他明白了黄植诚的计划。许秋麟心里挺矛盾的,他不愿意离开台湾,因为他的家人都在这儿。 黄植诚明白了自己的处境,最终决定把许秋麟送到马祖东引岛上空跳伞。目送许秋麟安全跳伞后,黄植诚开着F5战机,毫不犹豫地飞向福州机场。 飞机稳稳地降落在跑道上,机场工作人员纷纷鼓掌欢呼。他们知道,这不仅仅是一架飞机的到来,更是一位游子的回归,一颗赤子之心的“投诚”。 踏上大陆的土地,黄植诚热泪盈眶。他终于回到日夜思念的家乡,见到了从未见过的亲人。 65万元人民币的奖励,对他来说,不仅仅是物质上的肯定,更是精神上的慰藉。他穿上了解放军的军装,开始了全新的生活。 黄植诚没有歇在功劳上,而是全身心投入到了新工作中。他很努力,用自己的专长为国家的国防事业出力。 1988年,他被授予空军少校军衔,1995年,他又晋升为空军少将。 为了培养更多优秀的飞行员,他创办了两岸飞行学校,将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传授给下一代。 黄植诚的起义,在台湾引起了巨大的震动。台湾方面撤换了空军领导,加强了军队管理,也开始反思内部的种种问题。 一些台湾媒体开始散布谣言,说黄植诚对大陆的生活不满意,想回台湾。面对流言蜚语,黄植诚没有退缩。他坚定地走了自己的路。 他坚定地表示,自己从未想过要回台湾,他是一名军人,他的职责是为祖国服务。他这话不仅反驳了台湾媒体的谣言,还展现了他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 黄植诚的故事,不仅仅是他个人的经历,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面貌。他的行动展示了什么是爱国,什么是奉献。 他的选择,或许在有些人看来是“放弃”了“大好前途”,但他心中装着的,是更大的家国情怀。 他用自己的方式,为两岸的和平统一贡献了力量。 黄植诚的起义,不仅仅是带回了一架先进的战机,更是带回了一颗赤子之心。 他在国防事业上做出的贡献,永远不会被忘记。 信息来源: 第一个国民党空军驾机起义人员:“驾着飞机反内战” 央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