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日军用毒气攻下高安城,51师师长王耀武看着满地的国军尸体悲痛欲绝,这时上级命令51师撤退的时候,王耀武坚决不从,他誓死要为死去的51师弟兄们报仇。 (信息来源:2016-01-01黄埔军校同学会—— 《上高会战》) 1939年,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武汉失守后,日军妄图进一步扩大战果,而南昌,这座扼守赣北的战略要地,成了他们眼中钉、肉中刺。 一场残酷的拉锯战,就此展开。 74军,这支在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中屡立战功的“救火队”,再次被推上了历史舞台。 他们将面临怎样的考验?又将谱写怎样的悲歌? 冈村宁次,这个日军华中派遣军司令官,一直对南昌虎视眈眈。 武汉会战后,中日双方进入战略相持阶段,他急需一场胜利来巩固日军的占领区,打破僵局。 而106师团的重建,无疑给他打了一剂强心针。 这支在万家岭战役中几乎全军覆没的部队,补充兵员后卷土重来,渴望洗刷耻辱。 此时,中国军队在南昌周边形成了一个包围圈:北有李宗仁的第五战区,东有顾祝同的第三战区,南有薛岳的第九战区。 这张巨网,让冈村宁次如鲠在喉。 1939年3月17日,日军对南昌发动了猛烈进攻,吴城守军寡不敌众,南昌北部的战略要点失守。 这拉开了南昌会战的序幕。 南昌告急,罗卓英的第19集团军兵力不足,只得向蒋介石求援。 薛岳第九战区的高荫槐第1集团军和俞济时的74军奉命驰援。 对于俞济时来说,这次增援,滋味复杂。 淞沪会战时,他的58师在罗店打得异常艰苦,向罗卓英的18军求援却没得到回应,这件事让他一直心里不舒服。 如今,又要为罗卓英解围,心里自然不是滋味。 也许是出于这种情绪,74军的行动并不迅速。 当他们抵达高安时,南昌已经沦陷。 冈村宁次乘胜追击,命令106师团西进,目标直指74军和第1集团军。 106师团与74军,可谓老冤家了。 在万家岭,他们曾进行过殊死搏斗。 这次狭路相逢,双方都憋着一股劲。 日军飞机对74军阵地狂轰滥炸,俞济时甚至险些丧命,幸亏卫队长舍身相救才逃过一劫。 友军第1集团军的临阵退缩,更让74军雪上加霜。 他们被106师团赶出了高安城。 薛岳严令74军不惜一切代价夺回高安。 俞济时命令王耀武的51师主攻,施中诚的57师(暂归74军指挥)负责侧翼进攻,邱维达的58师担任预备队。 4月22日深夜,51师对高安城发起了猛攻。 经过猛烈的炮火攻击后,敢死队冲进了城里,和日军展开了激烈的肉搏战。 高安城一度被夺回,但日军很快使用毒气进行反扑,51师伤亡惨重,高安再次失守。 面对严峻的形势,王耀武没有退缩,他决心死守高安。 在58师的支援下,51师再次包围了高安城。 为了打破僵局,王耀武组建了一支600人的敢死队。 出征前,王耀武给每个敢死队员发了一碗酒和50块大洋,没有慷慨激昂的演讲,只有简短的几句话,却字字戳心,道出了所有将士的心声。 他心里明白,这一走,很多人可能就回不来了。 这600名敢死队员,没有留下姓名,他们只有一个共同的目标:为死去的战友复仇! 趁着夜色,他们悄悄进了高安城,跟日军打了一场硬仗。 经过一夜激战,高安城再次被夺回,但敢死队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仅有28人生还。 虽然74军在高安浴血奋战,但南昌战场的整体局势却不容乐观。 日军不断增兵,罗卓英的部队连连后退。 5月7日,蒋介石命令部队停止攻打南昌。 南昌会战以中国军队的失利告终。 此役,日军伤亡24000余人,中国军队伤亡37800余人。 高安城,成了无数抗日英烈的埋骨之地。 74军在高安的英勇表现,谱写了一曲悲壮的抗战史诗。 600名敢死队员的壮烈牺牲,更是令人动容。 他们没有留下姓名,但他们的故事,将永远被高安人民铭记。 这是一种精神的传递,一种力量的延续。 在和平的年代,我们更要记住历史,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和平,一起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