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人有“雁塔题名”的风俗,最早开始于唐神龙年间的张莒考中科举后在大雁塔内壁题名,此后考中进士的文人学士争相效仿,白居易后来回忆自己考中科举的青葱岁月时就曾得意地说:“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武则天时出现了武举制度,也开始兴起塔下题名的风潮,这种风俗在明清时期重新流行起来。
明嘉靖年间,朝廷下令各地增设武试,陕、甘两省乡试被选拔的武举人们模仿唐人风俗,由官府组织聚于荐福寺小雁塔下题名留念,这种习俗一直延续到清光绪二十年(1901年)。如今荐福寺内有8通明清时期的武举“雁塔题名碑”,其中一通碑是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的《明武科题名记》。
碑文下方记录各地武生或兵丁姓名籍贯,上方是由陕西监察御史王雅量撰文的,鼓励武举们以班超、郭子仪等先贤为楷模,为抗击建州女真等外敌入侵而效力疆场的文章。文中有“今建酋猖獗,中国骚动,蹂躏我土”“圣天子宵旰忧,此正国家危急之秋,桓﨣转移立功之日也”的语句,建酋指建州女真,该文斥责建州女真在边境上侵略明朝,导致我中国海内骚动,备受蹂躏。这通碑历经清代文字狱而能保存至今实属难得。
大家可以猜猜这通石碑是如何在清朝6没被砸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