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赓纵队为何消失了 抗战期间的八路军,大众印象主要是游击战,基本没有打过像解放

有历史深度普及 2024-11-06 12:01:09

陈赓纵队为何消失了 抗战期间的八路军,大众印象主要是游击战,基本没有打过像解放战争中那样规模宏大的运动战。百团大战也只以破袭要点、攻打某些小规模据点为主。 但这不代表八路军将领没有尝试集中兵力打运动战。陈赓纵队的建立和消失,就是这种尝试的典型代表。 陈赓当纵队司令员在全军最早,这是刘伯承琢磨探索出来的一种全新战斗编制。 出现在什么时候什么背景呢? 1940年4月,129师既晋冀鲁豫边区召开了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会议,黎城会议。这次会议之后,刘伯承对129师部队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整编升级,太岳纵队就是在此之后诞生的。 1941年8月,太岳纵队正式组建,陈赓担任司令员。 下辖386旅,辖772团、16团、17团、18团; 决死队第1旅,辖25团、38团、57团、59团; 212旅,辖54团、55团、56团。 这是一种全新的野战主力编制。之前虽有各种纵队的番号,但大多是旅或团一级的作战单位,编制人员不固定。太岳纵队是正式的野战部队番号,在旅上之、师之下。 纵队辖旅、团,共11个团的兵力,与后来的中野四纵实力相差无几,若以一团2000-2500人计,全纵约可有近3万人,实在是一种超越以往、闻所未闻的野战主力部队。 为什么要搞这么大呢? 刘伯承一贯坚持一个观点,游击战虽然是一种有效的战斗方式,可以牵制和耗散敌人,但要最终解决军事问题,必须靠野战主力部队。 1940年4月的黎城会议上,刘伯承发表了《加强党军建设》的讲话,抛出一个观点,129师部队建制,要把握好野战主力和军区部队的比例,即正规军占三分之二,游击队占三分之一。并再次强调,要解决战斗只有正规军。 太岳纵队就是在这样的会议精神下诞生的。 386旅一直是129师的最强主力,组建以来历次大仗好仗都是靠386旅打的,陈赓的军事水平敌我均有目共睹,鬼子打出过专打386旅的口号,可见对陈赓旅忌惮之深。由陈赓来担任这样一支超级主力部队的司令员,再合适不过。 1941年8月太岳纵队组建之后,一度被上调到八路军总部直辖。 这既有拱卫总部的用意,也有进一步扩大抗日斗争规模争取更大胜利的考虑。 如果继续这样搞下去,太岳纵队极有可能像晋察冀军区一样,作为115师分支出来的一股力量,单独发展成规模庞大、自立门户的大军区。 只是囿于华北战争基础所限,129师兼晋冀鲁豫边区和晋察冀军区,基本上平分了华北敌后可用之地区,太岳纵队并没有太大资源空间可以利用。 最关键的原因是,中央发出的指示,与刘伯承强调的主力部队扩大化的精神并不一致。 到1943年,秉承中央指示,129师兼晋冀鲁豫军区贯彻精兵简政命令指示,把大批主力部队与军区合并,太岳纵队取消番号,全部并入太岳军区,陈赓仍任司令员。 不过,刘伯承留了个心眼,并没有把太岳纵队全部打散,而是以另一种奇特的方式,实质上保留了太岳纵队的编制。后来抗战胜利,晋冀鲁豫军区突然变戏法一样变成一个支强大的野战纵队,就是刘伯承留这个心眼结出的硕果。 那么问题来了,刘伯承坚持野战主力扩大化,中央坚持主力地方化,究竟谁对谁错呢?刘伯承又是以什么形式瞒天过海,把陈赓纵队保留下来呢? 请军史同好们不吝赐教,多多评论,笔者将综合大家意见,把这篇短短的知识科普,扩展成长文与大家共享。

0 阅读:489
评论列表
  • 2024-11-06 12:53

    抗战战况,决定抗日军队编制大小与组织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