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让3位皇帝轮番争夺的女人,到底有多美?14万男人被她羞红了脸 自古以来,美女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竞相以笔墨描绘其绝代风华。《诗经》中那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以及“闭月羞花之色,沉鱼落雁之姿”的描绘,无不透露出古人对女性美貌的极致赞美。 但在历史的长河中,美女往往背负着“红颜祸水”的骂名,这一称谓背后,是对女性美貌的偏见与误解,将国家兴衰的责任无端归咎于她们。 在历史的长卷里,夏朝的喜妹、商朝的妲己、西周的褒姒、郑国的夏姬等,皆因美貌而被视为导致国家动荡的根源。但实际上,美貌本身并无过错,是社会的偏见让这些女性承受了不应有的指责。杨玉环、陈圆圆、李师师等,她们的命运也常被后人议论纷纷,有人为她们辩护,认为“红颜祸水”之说纯属无稽之谈,而有人则通过诗句,表达了对这种偏见的深刻反驳。 其中,后蜀贵妃花蕊夫人便是这样一位才貌双全、气魄非凡的女性。她以一首《述国亡诗》,不仅展现了自己的才情,更是对“女人误国”的谬论进行了有力的驳斥。 五代十国,是一个英雄辈出、佳丽如云的时代,而花蕊夫人,便是这个时代中绝色美人。她生于后蜀,是后蜀主孟昶的宠妃,因美貌与才华并重,被赐号花蕊夫人,其美貌之盛,据《能改斋漫录》记载,“花不足拟其色,似花蕊翾轻也”,可见其轻盈灵动之美。 花蕊夫人与孟昶感情深厚,二人共同热爱诗文,常相唱和,然而,在这看似美好的背后,却隐藏着难以言说的苦楚。孟昶在位初期,确实有过一番作为,使得后蜀在动荡的五代十国中得以偏安一隅,享受了二三十年的安宁。但晚年的孟昶却沉迷于女色,忽视了国家的治理,导致后蜀国力日衰。 当宋太祖赵匡胤的军队逼近时,孟昶自信满满,以为凭借手下的16万大军足以抵御。然而,事实却令人大跌眼镜,赵匡胤仅派出六万大军,便让守城的蜀军吓得丢盔弃甲,溃不成军。最终,孟昶投降,后蜀灭亡。 花蕊夫人与孟昶一同被俘至汴京,途中她含泪在墙壁上题词:“初离蜀道心将碎,离恨绵绵,春日如年,马上时时闻杜鹃。”字字句句,透露出她对亡国的悲痛与无奈。 抵达汴京后,孟昶被害,花蕊夫人则被赵匡胤纳入后宫。赵匡胤深知花蕊夫人擅长写诗,便在一次宴会上让她即兴创作。花蕊夫人含泪提笔,写下了那首流传千古的《述国亡诗》: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那得知?二十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 诗中,她并未直接谴责任何人,而是通过对比君王投降与将士逃散的行为,间接地揭露了后蜀君臣的昏庸无能。她以女性的视角,表达了对国家灭亡的痛惜与对“女人误国”谬论的强烈抗议。 “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那得知?”花蕊夫人以这句诗开篇,直接否定了自己与国家灭亡之间的直接关系。她指出,洛阳不战而降,是那些昏庸无能的男人们所犯下的错误,而她作为深宫中的女子,又如何能左右战场上的局势呢?14万大军不战而逃,君主自缚投降,这一切的罪魁祸首,绝非她这样的弱女子。 花蕊夫人的这首诗,不仅是对自己命运的控诉,更是对古代女性地位的深刻反思。在那个男性主导的社会里,女性往往成为男性的替罪羊,承受着不应有的指责与骂名。花蕊夫人以她的才情与气魄,为古代女性发声,为她们争取应有的尊重与理解。#历史#